廣東招生信息網 廣東省文明網站·廣東高考招生信息網
教育新聞頻道

廣州2015小升初之怪現(xiàn)狀:明考不行 暗考涌動

2014-11-10 12:00:20來源:http://www.tcxdpz.com.cn/關注度: 0
導讀:11月7日,署前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做課間眼保健操。小升初免試了,但暗考涌動,這對學生和家長是個考驗。 官方的杯賽叫停了,而民間杯賽依然火熱,今年十一后有民校搶先向學生家長發(fā)出聯(lián)誼參觀邀請,釋放出招生信號家長Q群里各種猜測暗涌,讓明年的小升初

廣州小升初杯賽

  11月7日,署前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在做課間眼保健操。小升初免試了,但暗考涌動,這對學生和家長是個考驗。

  官方的杯賽叫停了,而民間杯賽依然火熱,今年“十一”后有民校搶先向學生家長發(fā)出聯(lián)誼參觀邀請,釋放出招生信號……家長Q群里各種猜測暗涌,讓明年的小升初更加撲朔迷離。

  小升初“免試”新政明年全面推開。不考試了,怎么面談?如何才能讓小升初回歸到理性?

  廣州市教育局明確表明,廣州市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原則,教育機構舉辦相關培訓班的行為,廣州很明確不與招生掛鉤。

  而據記者從內部獲悉,教育局正與各相關學校交涉,禁止其違規(guī)招生行為。

  不再分批派位 尖子生還是想考

  欣欣(化名)是黃花小學六年級學生,從新學期開學起,除了學校的課程表外,她也有一張自己的課程表,上面排滿了各種培訓班的時間安排。每個星期兩個晚上到培訓機構做作業(yè),當是“晚輔”,每周語數(shù)英各上一節(jié)補習課,每一節(jié)的時間是兩個小時。

  此外,單簧管也被欣欣媽當成是女兒小升初的“必殺技”之一。從三年級就開始練習單簧管的欣欣,現(xiàn)在已經是六級了。“當初是出于培養(yǎng)興趣的需要,現(xiàn)在是不得已要轉為‘應試’了。”欣欣媽說,練這個特長是備不時之需,并不是很保險。因為,盡管很多學校都有招藝術特長生,但并不意味著所有藝術特長都可以進入名校。“如今年執(zhí)信中學就在我們學校招了兩個單簧管的特長生,那是因為執(zhí)信剛好有畢業(yè)的走了的,才需要招新的來補缺,如果明年沒有空缺的話,我們即使特長練得多棒,還是沒有機會進入執(zhí)信的。”

  為了備戰(zhàn)特長生,欣欣每天的必修課就是練習單簧管至少半小時,通常是一小時。“媽媽說,搞點文藝特長,就當是給自己減壓,但是每天就吹同一首曲子,好像每天吃同一個菜,吃著吃著就有點惡心了。”欣欣悄悄告訴記者,其實有時練習曲子已經是麻木的狀態(tài)了,“但有時我又想,辛苦半年,能讀上名校,也是值得的,如果這半年堅持不下去,等于把過往幾年都浪費了。”欣欣媽告訴記者,聽女兒回來說,現(xiàn)在班上的學生都分成好幾派了,“執(zhí)信派”、“育才實驗派”、“二中應元派”……那些不加派的學生被暗地里稱作“不入流”。

  今年初,欣欣媽給女兒新買了一個單簧管,“不便宜的,要1萬多呢,不過想著這是她的‘武器’啊,亮劍出鞘也得是把好劍吧。”欣欣媽稱,給女兒小升初的預算資金是5萬左右,占了她年收入的2/3了。

  也許,如果作為藝術特長生去升學的話,欣欣算是幸運的了,明年是最后一屆大招了,體藝特長生的比例還可高達16%。按照教育部的部署,為整治小升初亂象,從2016年,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批準招收特長生的學校所招收的特長生比例應降到5%以內。目前沒有特長生招生方式的地方不再增設該招生方式。

  但是明年開始,越秀、荔灣、海珠等老三區(qū)將取消推薦生,所有學生將在同一批次進行派位。一些尖子生們更加不淡定了,沒有了優(yōu)先派位權,等于逼著要自謀出路。學生子迪(化名)很老到地跟記者分析,明年的小升初競爭估計會更激烈,先是強化班,后是精英班,最后是重點沖刺班,備考“三部曲”已經計劃好。作為班長的子迪學習成績一向在班上名列前茅,如果按照學校的集團發(fā)展思路,他完全可以直升上與小學相對應的初中,在一般人眼中,這所中學還是不錯的,但子迪撇撇嘴表示,“今年有很多可以直升的學生都放棄了,他們還是要自己考別的學校,只有中等的學生才愿意直升。”#p#分頁標題#e#

  知名民校都說“看別人怎么搞”

  教育部門的升學政策對于明年小升初的學生來說,改革得更加徹底。今年是公辦外國語學校首次面談招生,明年民辦學校也將加入面談招生行列了。根據市教育局9月份下發(fā)到各區(qū)教育系統(tǒng)討論的《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工作(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明年民辦學校應當堅持“免試入學”和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相結合的原則,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民辦初中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可向屬地區(qū)教育局提出申請,由屬地區(qū)教育局提供電腦派位服務。民辦學校根據辦學特色與需要自主設置招生范圍,采取面談等方式,選擇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適齡兒童。

  在這里,面談是一個關鍵詞。如何面談?今年那11所公辦外國語學校率先做出嘗試,但效果仍遭人詬病。“我咨詢過今年考外國語學校的人了,跟報紙上說的差不多,都是口頭答題,英語自我介紹,口語問答基本都用不上。”家長孔女士滿心憂慮,面談了,怎么還是這么應試?“如果要備考明年小升初的話,不僅要熟悉做題,還要有好的口頭表達能力。任務是重了。”

  然而,口答題目對于學校來說,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某公辦外國語學校負責人表示,面談主觀性比較強,如何保持公平公正是面談的關鍵。“我們這次面談從高校招了大批外語研究生來做考官,在專業(yè)上是有保障的,而且能有效避嫌,誰也不認識誰,相對客觀。”該負責人表示,至于面談內容的話,我們還是要一把尺子來量度,只能選擇客觀題,有標準答案的,才比較能服眾,不然,標準還是難以把握,引來不必要的爭議。

  既然還是客觀題為主,那么是否意味著學生在“免試”的原則面前,仍要被動地“應試”?該負責人稱,作為學校,他希望招收到“原生態(tài)”的學生,而不是經過機械的應試訓練才脫穎而出的“考試機器人”。“應試培訓無疑于對學生是一場揠苗助長的摧殘,經過這一輪應試后,學生的發(fā)展后勁就小了,對他將來的自主學習無疑是不利的。”至于明年的公辦外國語學校如何面談,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仍在等待上面的進一步通知,如果沒什么意外的話,一般都是按照今年的模式來進行。

  而對于民辦學校,明年的面談招生又會是何種局面?記者采訪了三所知名民校的負責人,他們均搖頭表示一切待定。“沒試過,看看別人怎么搞再定吧。”某民辦學校負責人稱,不愁生源,無論以各種方式來選拔學生,是金子總會發(fā)光。而在廣州市教育局的招生征求意見稿中,則對明年民辦學校的面談內容作出了規(guī)定:面談內容為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綜合能力。

  機構“圈人”還是學校“點招”?

  學??此频?,但著急的是培訓機構,甚至有機構已開始“進攻”小學五年級學生了。10月29日,某小升初Q群,一名五年級學生的家長突然發(fā)問:“某機構的夢想杯競賽打來電話,邀請參賽,該參加嗎?”該家長表示,孩子沒報名,而機構卻直接通知他參賽,并且上網打印準考證。

  一資深群主表示,該機構只不過是采取一種想提前圈定一批優(yōu)秀生源和擴大影響力的方式。“這種機構比賽,如果五年級學生成績好,且有奧數(shù)基礎,可以試一試。”

  由此可見,小升初無疑是學校、培訓機構和家長之間的一場博弈。沒有體系,沒有指導,沒有教材,沒有教綱,沒有范圍、沒有標準、沒有穩(wěn)定的應試方式,沒有任何公開信息來源,家長們如無頭蒼蠅,于多年博弈中淪為弱勢一方。

  隨著小升初政策的變動,開啟面談招生,禁止筆試,叫停“杯賽”等,各大課外教育輔導機構紛紛舉辦起各式比賽,如“英訊理想杯”、“立尚杯”、“卓越杯”、“承明杯”、“明師杯”、“科王杯”、“鳳凰杯”、“學而思杯”等。這些比賽,有的是教育機構自行舉辦,有的是借學校場地舉辦。有機構負責人稱,一方面是調動補習學生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選拔尖子推薦給學校。#p#分頁標題#e#

  機構“圈人”是否學校“點招”的前提?不少民校負責人予以否認。“我們從未與任何機構合作,如果家長因誤信機構夸大宣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我們概不負責。”某知名民校負責人強調。

  而在11月3日,廣東省市教育主管在線接訪的現(xiàn)場,有網民直言對廣州小升初亂象不滿。網友“大棕熊”表示,目前,各教育機構舉辦的各類競賽充斥廣州教育市場,有的還聲稱與某個中學有關系,交付1.5萬-3萬的費用就保過。教育主管部門對這些教育機構是否有約束?什么時候才能給出一個小升初的最終指導意見?

  對此,教育部門的回應是:廣州市堅持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的招生原則,具體的招生指引請留意市區(qū)兩級官方網站發(fā)布的消息。教育機構舉辦相關培訓班的行為,廣州市很明確,不與招生掛鉤。

  “只頒布,不執(zhí)行,或者只公布,不監(jiān)管,如何解決服務廣大群眾最后一公里的問題?”網友認為教育部門的答復并不“解渴”。

  在現(xiàn)實中,家長們的糾結越來越多:越秀區(qū)某知名公辦小學高年級生組團參觀某知名民校,以“聯(lián)誼”的名義,有家長嘀咕:如果孩子有機會去參觀民校,是否該準備簡歷呢?

  也有民校堂而皇之地打出了明年的招生公告,準備資料包括:獎狀、相關才藝證書、小學六年級上學期期末成績。家長們在群里炸開了鍋:是否奉行有殺錯無放過的政策,備考所有已知的學校,隨時“下車”?

  追溯

  “名校辦民校”催熱小升初趕考

  要不是2000年后誕生的一批“名校辦民校”,或許廣州的小升初考試不會這么激烈,以至于教育部門要出來喊停。

  據媒體報道,2000年,廣東省要推進示范性高中建設,而條件之一就是示范性高中必須是獨立高中,與初中脫鉤,否則無法參評。當時此舉是為了向民眾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高中學位。不少優(yōu)質初中被迫初高中分離。然而,取消了多所公辦名校初中,廣州的優(yōu)質初中學位又面臨極大缺口,老百姓怨聲載道。

  此時,嗅覺靈敏的社會資金,開始尋找機會補位。于是,分離出去的名校初中隨后以名校辦民校的身份“重生”。

  備戰(zhàn)小升初,第一次大規(guī)模引起公眾關注的是在2004年。當年自4月初廣州部分重點省、市中學開設實驗班以來,廣州幾十萬應屆小學畢業(yè)生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里,相繼被卷入一場“小升初”的考試大戰(zhàn)中。重點中學誘人的招牌、實驗班稀缺的名額以及嚴格的招生條件,使得競爭空前慘烈,但家長和學生們依然趨之若鶩。

  同年,時任教育部長周濟明確“公辦不擇校,擇校找民校,名校辦民校”的辦學思路。

  雖然,2005年,實驗班即被叫停,但家長對優(yōu)質初中教育資源的渴求,讓“趕考”成為小升初的一種趨勢。當年,民校聯(lián)考開始出現(xiàn),4萬學生爭奪3000多優(yōu)質民校學位成為每年暑假前的一種壯觀景象。

  新政

  小升初免試

  今年起,廣州市進一步落實小升初免試的原則,公辦外國語學校首次進行面談招生,而從明年起,這一面談招生將同時擴展到所有民辦學校。

  市教育局9月份下發(fā)到各區(qū)教育系統(tǒng)討論的《中小學幼兒園招生工作(征求意見稿)》中規(guī)定,明年民辦學校應當堅持“免試入學”和民辦學校自主招生相結合的原則,不得采取考試方式選拔學生。民辦學校根據辦學特色與需要自主設置招生范圍,采取面談等方式,選擇符合學校辦學特色的適齡兒童。面談內容為學生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和綜合能力。

  此外,越秀、荔灣、海珠等老三區(qū)的推薦生制度也將在明年一并取消。#p#分頁標題#e#

文章糾錯
投稿指南

所屬頻道:小升初新聞

責任編輯:

最新動態(tài)
圖文推薦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