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名為《船工教師擺渡30年撐起山里娃讀書夢》的網絡視頻在各大網站和微博上被迅速轉發(fā)。視頻里講述的是江西省贛州市上猶縣東山鎮(zhèn)清湖小學的山村教師鄒國梁31年如一日,甘做孩子們的擺渡船工,每天用自家的小木船接送孩子們上下學的故事。
不到三天,這段不到五分鐘的視頻就有高達數十萬的點擊量,無數網友為之感動。網友們給鄒國梁老師留下這樣的評價:“鄒老師的小船撐起了孩子們的讀書夢想,也搖出了他們的美好未來。”
上猶縣地處江西南部,因水力資源豐富,該縣自新中國成立之初就開始了水電的梯級開發(fā)。1980年,當地南河水電站建成蓄水,南河湖由此形成。鄒國梁家所在的清湖村新立、良灘下兩個自然村因此也變成了四面環(huán)水的孤島,島內70多戶村民出門只得乘船。
清湖小學就坐落在鄒國梁家對岸的山坡上,負責接收附近幾個自然村的孩子就讀。從1972年開始擔任民辦教師開始,55歲的鄒國梁老師在這里度過了他人生的35個春秋。
在孩子們眼里,鄒國梁是他們早晚的船工。每天清晨,村里沒人接送的大小孩子們便陸續(xù)來到鄒老師家,湊齊人數后,鄒國梁便會帶領他們來到渡口,將他們逐個抱上船,并規(guī)定孩子們只能待在自己的地方不能動。鄒國梁是個游泳的好手,但是對待孩子的安全,他從不打馬虎眼。在他的船上,始終會放著大小不一、用汽車內胎做成的“救生圈”,孩子們上了船,鄒國梁就用繩子把孩子們綁在救生圈上。
在孩子們眼里,鄒國梁又是他們上下午的老師。雖然在面對記者鏡頭時,鄒國梁總是說不好,但是只要站在三尺講臺旁,鄒老師總是神采飛揚、侃侃而談。鄒國梁不僅是孩子們的數學老師,還是他們的音樂老師、美術老師、體育老師。
在孩子們眼里,鄒國梁還是他們中午的炊事員,甚至保姆。學校有住校生時,鄒國梁住在學校,與孩子們同吃同?。粵]有住校生,他中午為孩子們熱飯熱菜。如今有了愛心午餐,他下了課就忙著洗菜做飯,定期還叫愛人為學校砍柴火。
1997年,鄒國梁在擔任民辦教師25年之后終于轉為正式老師,工資一下子從80元提高到200多元。為了慶祝這件大喜事,鄒國梁請全校老師吃了頓飯。“做這個老師是值得的,你看,在這幾十年里,我工資加得那么‘勤’,現在都已經是200多塊錢了,我是感到很滿足。”鄒國梁說。
“剛當民辦教師的時候,工資很低,只有13塊5,就只夠買二十來斤肉。”鄒國梁告訴記者,1982年那會,村里有些人到山上去伐木頭或者背木頭,一天的工資就可以抵他一個月的工資,當時心里就很不平衡。在最為艱難的上世紀90年代,村里許多人外出打工,賺錢后要么遷出小島、要么建起了兩三層樓房,自己家還是村里最差的房子,因為沒有自家的廚房,鄒國梁一家只得借用弟弟家的廚房燒飯。
眼看家中窘境,鄒國梁也曾幾度想過出去打工。然而,眼看著學校的老師來一個走一個,留下來的孩子又往往是家庭條件最困難、最無助的,鄒國梁說什么也下不了這個狠心。
最艱難的時候,妻子羅石香成了鄒國梁最堅定的支持者。除了完全包下家里的家務、田里的農活,任勞任怨的羅石香還通過種菜、砍柴、扎竹掃帚等等辦法賺錢,貼補家用。“沒有辦法,我們這里本來老師就很少,他又愿意去教書,愿意跟孩子們在一起,我就說困難一點也沒關系嘛,讓他去教嘛!”由于長年的辛苦勞作,羅石香體弱多病,說話很輕。
2002年春天,鄒國梁讀初中的兒子突然患病,被檢查出是先天性心臟內膜炎。由于當時學校就剩他一個老師,鄒國梁白天上課、晚上才能趕去醫(yī)院照顧兒子。不幸的是,兒子不久就離開了人世。每次提起兒子,鄒國梁就止不住眼中的淚水。
從民辦教師到轉為正式老師、從200多個孩子到現在僅剩7個、從最初的豬圈校舍到如今兩層樓的教室,鄒國梁一輩子只待過這一個學校。如今清湖小學一年比一年冷清,然而,對于鄒國梁與周茂來這兩位年過半百、頭發(fā)幾乎全白的老教師來說,他們守得住這份寂寞、他們無怨無悔。
鄒國梁清楚地記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清湖小學還留有200多名學生,十幾個老師。然而,2002年,頭戴山區(qū)縣、庫區(qū)縣、革命老區(qū)縣“三頂帽子”的上猶縣開始調整布局之后,清湖小學就變成了村小,學生數逐年減少,如今只剩下他們兩位老師,7個學生。
據了解當地經過大規(guī)模的農村中小學布局調整,全縣像清湖小學這樣的教學點如今已經只剩下64個,由于大多數教學點地處邊遠山區(qū),辦學條件十分簡陋。每個教學點只有1至2名教師,且年齡大多數都在50歲以上,他們往往任務繁重,身兼數“職”。
沿湖中心小學校長鄒國輝說,這些教學點偏遠簡陋,但卻好比是“普九”最末端的毛細血管,一旦斷血,則可能意味著生源的永久流失。“這些教學點的學生基本上是那些沒有條件搬出山區(qū)的貧困家庭的孩子,因此這幾十所教學點應該保留,因為這些孩子是最需要接受教育的。”
在清湖小學發(fā)現,學校沒有因為冷清了變得松散,相反,由于兩位老教師的精心守護下,這些山村的孩子不但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健康和人身安全也得到了保障。鄒國梁的學生、如今已經大學畢業(yè)的鄒國建說:“如果沒有鄒老師,不要說讀大學,就連小學我也讀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