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招生信息網(wǎng) 廣東省文明網(wǎng)站·廣東高考招生信息網(wǎng)

高中作文怎樣使記敘與抒情和議論相結合

2012-03-30 22:49:33關注度: 0
導讀:以上介紹的五種“結合”方式,不管是哪一種,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記敘是抒悄、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的深化。為此,在運用“結合”方式時.

 

  記敘與抒情、議論相結合,是寫好復雜記敘文的一種極好的方法。不少記敘文命題,都提出過這方面的要求,因此,每位考生決不能掉以輕心。

  記敘與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式,大致有下列幾種:先說記敘與抒情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結合”方式一般有兩種:一種是記敘完后直接抒情,以激發(fā)讀者的共鳴。比如《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在敘述完第一個故事后,作者直接抒發(fā)了對志愿軍戰(zhàn)士無比多敬的心情:“朋友們,當你聽到這段英雄事跡的時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覺得我們的戰(zhàn)士是可愛的嗎?你不以我們的祖國有著這樣的英雄而自豪嗎?”一種是寓抒情于記敘之中,也就是說,在記敘的字里行間里,滲透著作者的情感,使敘事、寫人、狀物,帶上鮮明的感情色彩。比如《并岡翠竹》一文有這樣一段描寫:“血雨腥風里,毛竹青了又黃,黃了又青,不向殘暴低頭,不向敵人彎腰。竹葉燒了,還有竹枝;竹枝斷了,還有竹鞭;竹鞭砍了,還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顯露著無限生機的,依然是那一望無際的青青翠竹!”在這里,作者把自己對井岡人的崇敬的心情,完全滲入到對井岡竹的描繪之中,這也叫間接抒情。

  再說記敘與議論相結合的方式。這種“結合”方式一般有三種:一種是先敘后議,在敘之后,或對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評論,發(fā)表感想;或深化主題。比如《為了周總理的囑托……》一文,在敘述了植棉模范吳吉昌同志的事跡之后,作者寫道:“歷史揭開了新的一頁。象吳吉昌這樣的遭遇,連同產生它的時代背景,都一去不復返了。但是,吳吉昌那種為了真理,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yè),為了黨和人民的重托,‘啥也別想擋住我’的革命精神,將教育和鼓人們去披荊斬棘,進行新的長征里”這段議論,不但對吳吉呂這個人物加以了評論,同時指出了學習吳吉呂革命精神的意義,深化了主題。一種是先議后敘,提綱掣領地點明所記敘的要點、中心。比如《任弼時同志二三事》一文開頭就寫道:“任弼時同志一生有三‘怕’:一怕工作少,二怕麻煩人,三怕用錢多。這是他的崇高品質的其體表現(xiàn)。凡是和他一起工作過、一起生活過的人,對于他的偉大人格都有深刻的印象。”這段議論既統(tǒng)領全文,點明“二三事”是圍繞“三‘怕’”來敘述的,又提出了本文的中心思想—贊揚任弼時同志一心為公的崇高品質。再一種是邊記敘邊議論。這種方式比較靈活,記敘與議論可穿插進行,可較自由地去表情達意。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一文就采用這種方式寫的。

  以上介紹的五種“結合”方式,不管是哪一種,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記敘是抒悄、議論的基礎;抒情、議論是記敘的深化。為此,在運用“結合”方式時,要特別注意下列兩點:I.記敘必須具體,抒情、議論力求簡潔、精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2.敘述與抒情、議論必須有內在的聯(lián)系,這樣才能“深化”,否則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文章糾錯
投稿指南

所屬頻道:寫作方法

責任編輯:

最新動態(tài)
圖文推薦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