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訓練目標
1.學習選擇凡人小事表現(xiàn)深刻主題的方法。
2.提高選材立意的能力。
二、要點指導(dǎo)
材料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石,正如清代古文家劉大柑所說,如大匠操斤.無土木材料,縱有成風盡里手段,何處設(shè)施?而要表現(xiàn)深刻的主題,并非什么材料都可以信手拈來,必須認真篩選。
中學生閱歷不深,見識不廣,在現(xiàn)實生活中.接觸得最多的是一些凡人小事:父母、鄰居、親戚朋友,老師、同學,他們的一笑一v、一舉一動、一言一語都印在你的記憶里,“活”在你心中;他們做的事、說的話雖不起眼兒,卻觸動著你的情感.影響著你的思想和生活.這些凡火小事隨處可見,作文時不必冥思苦想或憑空編造;這些人和事都是從生活中采擷而來,真情實感會自然流諸筆端,用不著去無病呻吟.可見,身邊的凡人小事是我們作文材料的主體.只是需要我們下一番“尋常中顯本質(zhì)、微塵中見大干”的功夫。
那么,怎樣才能做到“小中見大”呢?
1.將凡人小事腎千時代的大背景中去寫。
文章立意深刻與否.與材料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有關(guān),要審時度勢,使立意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
2.挖掘凡人小事的內(nèi)蘊,揭示深刻主題。
有些凡人小事.從表面看平淡似水,但如果能鞭辟入里,挖掘材料的內(nèi)蘊,卻能發(fā)現(xiàn)深刻的道理.如峻青的《雄關(guān)賦》,只寫了登臨山海關(guān)的一件小事,但作者從眼前實實在在的山海關(guān),聯(lián)想到心中的雄關(guān)—信念.開掘出“對社會主義,對革命事業(yè),對偉大祖國堅貞不渝的信念,就是最堅固、最強大的雄關(guān)”這一深刻的主題。
3.運用象征的方法表達深刻的主題。
象征是借形象符號,暗示某種意向的寫作技法。它的終極目的是通過某種知覺和想像的形象的暗示,激活讀者的想像力,使讀者對于形象所富藏的深層意義有深刻的了解。象征手法的作用,一是能表達難以“明言”的主觀感受;二是能給讀者創(chuàng)造廣闊的“想像空間”,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魅力。如高爾基的《海燕》,著力描繪海燕飛翔的雄姿,將革命者勇敢、樂觀、堅定,渴望“暴風雨”到來等優(yōu)秀品質(zhì)隱含其中,令讀者馳騁想像,體會文章的含義。正因為象征手法的這一特點,決定了在記敘文中,如果能恰當挺用,即使小題材,也可揭示深刻的主題。
當然,“以小見大”的方法決不止以上三個.此外還有“積小成大法”,即將生活中許許多多小材料聚集在一起,可以反映一個“大”主題。如關(guān)于雷鋒的報告文學、通訊報道的文章,寫的都是雷鋒一件件平凡的小事,但這些小事合在一起,便體現(xiàn)出雷鋒的偉大人格。如唐R《瑣憶》選擇了魯迅先生七件小事,表現(xiàn)了魯迅的偉大人格。還有“對比法”,即通過兩個小題材之間的對比,反映深刻的主題。如一位同學寫他在體育補測時,為了爭名次故意左搖右晃撞人,結(jié)果自己沒站穩(wěn)摔倒了,而被撞在后面的同學卻停下來把他扶起,終于共同到達終點。材料很小.但一“撞”一“扶”鮮明對比,說明了那位同學正直、豁達、樂于助人的優(yōu)秀品質(zhì),而“我”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至于運用哪種方法.在寫作實踐中要靈活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