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廣東省監(jiān)察廳、省政府糾風辦聯(lián)合公布了十起亂收費案。這是自今年1月廣東省教育廳發(fā)起整治違規(guī)補課行動以來,首此曝光典型案例。
近年來,廣東省教育廳多次發(fā)文強調禁止違規(guī)補課,還曾聯(lián)合包括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發(fā)起監(jiān)督違規(guī)補課活動。然而,“關起門補課”的亂象仍未被完全遏制,到底根源何在,中小學校違規(guī)補課有何內幕?就此次曝光的廣州市97中和86中亂收費案例,羊城晚報記者展開了調查。
正式課程用于“補課”
早在2007年,一名匿名的廣州市97中學生就在網上發(fā)帖稱,學校亂收費現(xiàn)象非常嚴重:在收取開學前的補課費和當學期夜間補課費共1200元后,又向學生收取本學期學費1100元。此外,學校以幫高三學生補習為名收取730元的暑期補課費,平均每堂課的價格是5元。
據稱,學校為了不讓亂收費過于“高調”,將每節(jié)課5元下調至3元,但并未將多出來的錢退還給學生,而是將其直接轉為寒假的補課費。
這名學生還透露,所謂自愿參加晚自修只是空話,學生任何拒絕的理由都不被接受。“學校還疑似與某補習機構有利益關系,如不按要求參加該機構的補習課程,學校就向學生施加各種壓力”。
廣州市第86中學的學生也在網上發(fā)牢騷。據稱,該校學生在酷暑中仍然要回校補習,但地點卻安排在附近一所小學。有學生稱,這是為了躲避監(jiān)管,由校外教育機構租用場地補課。
據學生反映,補課時的老師就是本校的,與教育機構所稱“一切教學均由機構的老師跟進”不一致。“補課需800多元,校方所謂的自愿其實是沒有選擇的選擇,因為老師明確表示要在補習中進行正式課程的教學,如果不去,開學后將無法跟上教學進度”。
學校提供穩(wěn)定“客源”
以上兩起被曝光的案例,學校違規(guī)補課都是通過社會教育機構進行的,學校負責人再從補課收益中獲利。學校和教育機構是如何“勾結”的?
有業(yè)內人士告訴記者,學校私下違規(guī)補課已成行內“潛規(guī)則”,學校一方面不敢違背禁令,另一方面又迫于升學指標的壓力,“不得不”進行補課。
與社會教育機構合作是兩全其美的辦法。大部分學校不會過多參與補課的操作,具體都由教育機構來組織。但學校會通過行政手段讓老師受聘于教育機構,以教育機構的雇員參與補課。其實很多老師并不愿意這樣做,因為他們的報酬只相當于市場價格的50%-70%。
學生報讀學校的補習班收費只是市場價的1/3左右,每節(jié)課為8-12元。記者算了一筆賬:如果每個學生一個學期參加16節(jié)補課,每節(jié)課8元,補習6科,收費是700多元,這樣的課程市場價是近3000元。有教育機構負責人坦言,單個學生產生的利潤并不多,關鍵要靠數量,爭取“薄利多銷”。
曝光案例中,廣州市86中副校長收取教育機構的“勞務費”1.65萬元及禮品。但上述業(yè)內人士稱,很多學校負責人最多只能拿全校補課費的10%,其實他們并不屑于拿這筆錢,因為金額太少。很多學校負責人會把這筆錢交由級長來處理,用于發(fā)放任課老師的補貼。
這種補課方式曾經很普遍,目前只剩下部分學校仍在頂風作案。這次97中和86中違規(guī)補課收費被查,在業(yè)內看來是“很正常”的事。
左右為難關門補課
據廣州市86中的梁老師介紹,學校的補課并不是學校安排的,而是由家長委員會統(tǒng)一組織的,他們聘請學校的部分老師擔任補課老師,學生以自愿為原則參加。
“這個假期不用補課,老師都很開心!”梁老師告訴記者,其實沒有老師愿意課余去補課,因為平時工作已經很累,不太在乎補課的報酬。有些學生也是被家長逼著去補課的,他們也不樂意被占用了課余時間。
有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師直言,教育部門的“減負”政策與施加給學校的升學壓力之間有很大矛盾,學校迫于無奈才關起門來補課。“假如沒有繁重的教學任務,沒有一刀切的升學指標,學校壓力就不會那么大了。”這位老師還認為,如果學校對學生不負責任,完全可以不作為,正是因為學校負責任,才敢于拿自己的“政治前途”冒險,“頂風”補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