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第一中學始創(chuàng)于1928年,是民國時期廣東國民政府舉辦的第一間公立中學,迄今已有八十多年歷史。1994年被評為廣東省首批省一級學校,2006年通過首批廣東省國家級示范性普通高中初評,2007年通過廣東省普通高中教學水平評估,評估達優(yōu)秀等級暨國家級示范高中驗收確認。
校訓
勤 誠 勇 毅 敏而好學,勤則有功;言行一致,誠則落實;知榮明恥,勇則果敢;任重道遠,毅則可成。 一言以蔽之:勤、誠、勇、毅者,立為學之基,持做人之本,奮勇前行,百折不撓,自我實現(xiàn),臻于至境。至此,方彰顯出“一中精神”:一者不二,中者不 偏;不二不偏,至中至正。
教學成果
師資力量:學,F(xiàn)有76個教學班,其中高中三個年級50個班。教職工309人,專任教師259人。高中部擁有高級職稱或研究生學歷學位的教師78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46.15%;具有中級職稱的教師76人,占教師總數(shù)的44.97%;全校市級以上的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達49人。 學校環(huán)境:學校兩個校區(qū)占地總面積107000.6平方米,建筑面積100073.99平方米,綠化面積21560平方米,綠化覆蓋率為90.4%。校園環(huán)境整潔幽雅,教室及各功能處室設備齊全、設施先進,學,F(xiàn)有教學樓四棟、辦公樓兩棟,附設有科學館、游泳館、體育館、乒乓球室、全塑膠田徑場和籃球場等場館,設有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美術、音樂、語音、勞技、電化教學等專用教室和地理園、生物園、圖書館、綜合檔案館、教研活動室、教師專用電腦室、多媒體多功能計算機室、電子閱覽室等教學設施,還有飯?zhí)、教工文體活動室、教工宿舍、校辦企業(yè)等生活生產(chǎn)設施。 辦學理念:嚴謹而開放、科學與民主、實踐和創(chuàng)新。 辦學特色:“體教結合”、“科研興校”、“科技創(chuàng)新”。 高考、中考情況:2007年,應屆高中畢業(yè)生考上大學本科線達標度139%,大幅度超額完成今年的高考任務。中考一中實驗學校平均分649分,超出市平均分161分;一中公校平均分594分,超出市平均分106分;體育考試平均37分多,居全區(qū)第一名和全市前列。 體育特長:一中的田徑、游泳、水球、籃球、棋類方面,在區(qū)、市、省乃至全國都享有盛譽,多次獲得各級獎項,并為省、市運動隊輸送了大量人才。
學校歷史
廣州市一中創(chuàng)辦于1928年8月1日,是廣州市最早的市立學校。創(chuàng)辦初期,在一德路石室前租用“天字樓”13間店鋪為校舍,招生5個班,高中文、理各1班,初中3個班。首任校長司徒優(yōu)。1929年遷至越秀山麓“學海堂書院”舊址。1931年秋,市“商專”高二、高三級并入市第一中學高中部,改招普通班,停辦文、理科班。1932年,全校已有20個班。1936年,市立一、三中合并為市第一中學男校,以市二中為女校。1938年,市一中高中與市二中高中合并為市高中?谷諔(zhàn)爭期間,學校停辦?箲(zhàn)勝利后,日軍投降,因交接手續(xù)未清,在越秀山麓未能及時開學,所以1945年9月在黃沙原市第二中學校舍復辦。1936年建立了中共地下黨支部。 建國后,到1954年,有48個教學班,教學研究活躍。1957年和1959年,受廣州市教育局委托,先后舉辦了兩期“中學師資(語文)訓練班”。1960年,被定為廣東省重點中學及廣州市重點中學。同年,高考化學單科成績全省第一;同時試辦中學五年一貫制,招生4個班。1963年停止試驗。 1978年定為荔灣區(qū)重點中學。1982年,市教育局將一中校園的東區(qū)部分用地劃給教育部教儀站。1984年,學校增建了300個座位的階梯室、體育館、游泳池和科學樓。這一年開始,依靠本身的力量全面開發(fā)管理學校的電腦軟件取得成果。 2000年,廣州市一中與位于蓬萊路的市五十中合并。 2001年,市一中被定位廣州市24所創(chuàng)建國家級示范性高中的學校之一,由國家斥資建設新高中部。2005年建成,完成高中部擴校搬遷。黃沙大道老校舍繼續(xù)辦公立初中,原市五十中校址改為廣州一中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