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今市場經(jīng)濟形勢下會計人員學好會計英語,已成為一種必然趨勢,學好會計英語不僅能夠使其熟悉國際會計準則和國際慣例適應日益激烈的競爭環(huán)境, 成為國際化專門人才,并且企業(yè)也能因此受益,在國際競爭市場中站穩(wěn)一席之地,提升企業(yè)價值。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掌握會計英語的翻譯技巧。
一、.在認真學習普通英語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會計英語專業(yè)詞匯。雖然會計英語屬于“專門用途英語”,與普通英語形成對照。但是,正所謂“萬變不離其宗”。大量的會計專業(yè)詞匯的意義可以用普通英語詞匯的常用意義表達。在一本會計英語書里,普通詞匯占80%-90%。雖然來源于基本詞匯的專業(yè)詞已具有新詞義, 所表示的概念與原詞已不同, 常常仍不失其內在聯(lián)系。此外,會計英語并沒有自己特有的語言系統(tǒng),所用的仍然是普通英語的語言系統(tǒng)。所以,學習好普通英語是會計英語翻譯和學習的第一步。眾所周知,是一個長期性積累的過程。掌握一定量的會計英語專業(yè)詞匯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準確,迅速地獲取信息和完成翻譯工作。
二、.學會運用轉換策略,特別注意詞性的轉換和主動句與被動句之間的轉換。英語和漢語在詞的分類上大體相同, 詞類的語法功能也相差無幾, 然而, 翻譯時卻未必能英漢對應?梢哉f,英語和漢語的大多數(shù)詞類在互譯時經(jīng)常需要轉換。如:“The owners interest is equal to the net assets of the business, which is defined a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assets and the liabilities.” 這個句子若在翻譯時將“be equal to”直譯為“與……相等,等于”,則會有些不倫不類,所以需要靈活處理,根據(jù)句意引申為“指”。即譯為:“業(yè)主權益指企業(yè)的凈資產(chǎn),即資產(chǎn)與負債間的差額。”這樣進行了轉換處理,更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三、.分清句子成分,抓住主干部分,從而解決會計英語中的長句難句問題。“Those costs that are incurred by the factor for the benefit of production in general, and which can not be identified with individual units of activity are known as indirect costs.” 這個句子的主干部分應該是“Those costs are known as indirect costs.” 該句中的被修飾詞是“those costs”, 它在句首作主語, 后面是由“that”和“which” 引導的兩個定語從句, 應將其譯為“cost”的前置定語。“那些為了企業(yè)的一般生產(chǎn)而發(fā)生的, 又無法與某項業(yè)務直接關聯(lián)的成本被稱為間接成本。”面對會計英語中的長句難句,要從學習、分析普通英語的簡單句子入手, 把簡單句中的基本成份搞清楚, 再把動詞不定式、動名詞、分詞與各種從句、短語的作用區(qū)分清楚。如果遇到一個詞有多個修飾語,可以分為幾個句子來翻譯。
要學會會計英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會計人員只有認真打好普通英語的基礎,熟練掌握會計專業(yè)詞匯,并靈活地運用轉換策略,學習分清句子成為,才能順利地開展會計英語的翻譯工作,促進會計英語的學習,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升會計人員本身和企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