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也離我們越來越近。如何在考試之前安排自己的備考計劃,做到既有針對性,又合理有度有節(jié)的復習呢?以下提供的幾點建議,以供考生參考。
一 掌握報考流程
按照往年慣例,國考報名時間將在10月中旬公布,報名時間將在中下旬左右,平日里眾多考生忙于備考,對于國考的報考流程的了解相對較少,而國慶假期一結束,各位考生就將面臨報考的問題。在現(xiàn)在的信息社會,誰能掌握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誰就能獲得先機,在競爭中處于優(yōu)勢,所以考研在假期花點時間了解國家公務員考試的相關環(huán)節(jié),才能真正做到運籌帷幄。
(一)把握報名申請時機
一般來說,國慶長假結束后很快就會發(fā)布招考公告,10月10日左右發(fā)布招考的職位表,13日左右開始報名,報名時間是10天左右。在這期間,報考者要完成職位選擇、網(wǎng)上報名、資格審查、繳費、打印準考證等一系列的事項。報名成功意味著你的國考倒計時進入了新階段。在為期10天的報名時間里,最好選擇中后段報名。報名5天后,報名形勢相對明朗,能夠看出熱門崗位的報考比例。但是不要卡在最后一天,要考慮預留審核通過的時間。在報名期間,相關的公務員培訓機構每天都會統(tǒng)計報考信息,有專家分析報考趨勢,還會提供無人報考的職位名單,方便大家選擇。
(二) 掌握職位選擇技巧
報考者首先要對我國政府的組成機構有所了解,其次要有明確的自我職業(yè)規(guī)劃,選擇適合自己發(fā)展要求的職位報考。要理性的分析當前的報考形勢,不要只盯著海關、國稅等熱門單位報考,要準確把握報考職位與本人實際情況的契合度。比如對相關專業(yè)的限制、對基層工作經(jīng)歷的要求,學歷層次的不同要求有些疑惑的地方,一定要與用人單位充分溝通,甚至完全可以直接向用人單位電話咨詢,這樣才能做到合理準確的報考。一般情況下,很多公務員培訓機構在此時會為考生專門制作了一個崗位檢索系統(tǒng),只要輸入你的條件,會自動甄選崗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家職業(yè)取向趨同而造成的遺漏。綜合各方面信息分析,掌握職位選擇技巧,才能為國考打好第一步。
公務員考試,是以考察應試者的基本能力為導向的考試,是對邏輯思辨能力、閱讀能力、分析能力、文字能力、政治鑒別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心理調試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這些能力的綜合測試。了解了國考報考的基本情況之后,接下來就是延續(xù)之前的復習進度,制定相關的復習策略。
行政能力測試
行政職業(yè)能力測驗分為五個部分,經(jīng)過幾個月的緊張復習,考生對于考試內容和題型應該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在做了大量試題的前提下,可以在假期間放緩拍子,根據(jù)自己的個人情況,查漏補缺,各個擊破,總結各種題型的內容特點和解題技巧。比如行測有哪幾種基本類型,各有什么特點,用什么方法去應對,有哪些模板和資料可以背記,要掌握技巧層面的東西,抓住要領,靈活恰當?shù)剡\用!缎袦y》考的是技巧,有些門道你不得不掌握,找到應對考試的技巧和規(guī)律,這樣在考場上才會游刃有余。以下是專家提煉的各專項復習重點,并給出有效的備考建議,供考生參考。
1、言語理解與表達
。1)考試題型
◆ 第一大題型--邏輯填空(關注詞義辨析、語法與語用、成語)
◆ 第二大題型--片段閱讀(主旨觀點型題目、主題概括型題目、細節(jié)理解型題目、語句連貫型題目等)
(2)復習方法
◆ 加強基本能力的訓練,多積累一些常見詞語,打牢基礎知識體系。另外,要想答好邏輯填空,不僅僅需要打牢基本的語文功底,還需要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例如在解答邏輯填空題目時,考生可根據(jù)詞語的語體色彩、感情色彩以及句子中的一些起提示作用的詞語來進行排除和選擇。
◆ 要注重提高迅速而準確地理解文字材料內涵的能力,要學會抓材料關鍵。抓住關鍵,就能對題干中的某些信息產生敏感,形成條件反射,快速找到破題點,得出正確答案。
◆ 多方關注,增加見識、培養(yǎng)語感。通過對國考真題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國考很多試題體裁以議論文為主,新聞調查、時評、雜文、散文、講座訪談類材料居多。這些材料多來自《三聯(lián)生活周刊》、《瞭望東方周刊》、《光明日報》、人民網(wǎng)、新華網(wǎng)等主流報紙、網(wǎng)站,其他則散見于《百科知識》、《半月談》、《閱讀與鑒賞》等,還有部分材料來源于名家著作。所以,考生在國慶假日里多抽點時間關注以上內容,拓寬知識面,增強語感。
。3)時間把握
進入沖刺階段的的復習,考生大可不必用很多的時間來突破言語理解,只需要掌握它的出題類型就行,趁著國慶假日在復習其他模塊的間隙可以在腦中多多回味閱讀理解,對一些必要的知識點拿捏清楚,思路跟上復習節(jié)奏就可以。在考場上,閱讀文段時在快速瀏覽的同時就要形成考(論壇)試思維,邊閱讀邊抱著解決問題的目的去理解,爭取做到閱讀完畢,答案也已成竹在胸,切忌在一開始做言語理解時考慮問題太過面面俱到,否則容易造成誤選、錯選或者浪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