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中國統(tǒng)計出版社出版的2009中國大學評價的普及版本《挑大學 選專業(yè)--2009高考志愿填報指南》已在全國出版發(fā)行。不難看出,這個大學排行榜對參與高考的學生具有很強的指導性,讓高分考生競相奔往那些“名牌高校”。
值得肯定的是,大學排行榜是對大學綜合實力的評價,讓大家更多地了解目前國內(nèi)高校的基本情況,給考生擇校帶來便利。給大學排名還可以整合優(yōu)勢資源,促進各大高校進行業(yè)內(nèi)競爭,進而有效地提高高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自身競爭力。種種跡象表明,大學排名優(yōu)勢明顯,勢在必行。
筆者卻對此表示擔憂,劍橋首位女校長艾莉森·理查德教授訪華時曾經(jīng)說過,優(yōu)秀高校應研究教學并重,大學之所以卓而不凡,不僅因為這些大學具備了在世界范圍內(nèi)使它們成名的一致性,還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獨特性。這些獨特性使我們很難根據(jù)一個泛泛的標準對它們進行排名,甚至這種排名本身很有可能毫無意義。
的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因為每個大學各有其特點,我們很難用一個標準來衡量,這樣憑出來的大學排行榜是否值得商榷呢?擇校是改變一個學生命運的大事,單憑一個排行榜來決定自己的命運是非常悲哀的一件事,更多還是需要學生自己仔細斟酌,根據(jù)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未來發(fā)展方向來選擇一所合適的學校。名牌大學不一定都是好專業(yè),好專業(yè)也不一定都在名牌大學,眾人擠一獨木橋,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此外,遭遇行業(yè)“潛規(guī)則”也并不是沒有可能,有些高校一味追求榜上有名,不惜花費金錢和采取各種手段,導致排行榜內(nèi)存在不公平競爭,甚至造成一系列惡劣影響。筆者認為,大學排名不能僅僅停留在硬件設施上,更不能由幾個人定下結論,而要“廣開言路、軟硬兼測”,公開具體的排名標準和細則,甚至可以考慮讓學生自己來對學校進行評價。
總之,信息的公開透明是保證公平公正的前提,讓更多的人來參與評選,或許效果會好很多。大學排名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讓高校更好的發(fā)展,讓更多的學生選擇一所適合自己的學校。否者,大學排行榜只能是一紙空文,沒有任何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