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茅盾《香市》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3小題。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節(jié)目無非是“吃”和“玩”。臨時的茶棚,戲法場,弄缸弄甏、走繩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線戲,髦兒戲,西洋鏡——將社廟前五六十畝地的大廣場擠得滿滿的。廟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紙,各式各樣泥的紙的金屬的玩具,燦如繁星的“燭山”,熏得眼睛流淚的檀香煙,木拜墊上成排的磕頭者。廟里廟外,人聲和鑼鼓聲,還有孩子們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聲音,混合成一片騷音,三里路外也聽得見。
1.這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
答案:寫昔日香市熱鬧的場景,是為了通過今昔對比的方法,襯托今日香市的冷清。從而揭示文章的主題:香市變化的原因是軍閥的統(tǒng)治和帝國主義的入侵。
2.這段文字屬于什么描寫?(2分)
答案:場面描寫。
3.這段文字分為幾層?各層的描寫角度有什么不同?(4分)
答案:分為四層,每句話為一層。第一層,著眼于整體,說明香市的主要節(jié)目是“吃”和“玩”。第二層,從視覺角度,描寫廟前的熱鬧情況。第三層,從多種感覺的角度,描寫廟里的紅火情景。第四層,從聽覺角度,表現(xiàn)聲響的嘈雜。
(二)閱讀屠格涅夫《門檻》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4~6小題。
姑娘跨進了門檻?!窈竦拈T簾立刻放下來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齒地咒罵。
“一位圣人?!辈恢獜氖裁吹胤絺鱽磉@一聲回答。
4.最后一句評價表現(xiàn)了什么?(2分)
答案:表現(xiàn)人民群眾對革命者的贊美與崇敬。
5.“姑娘跨進了門檻”象征什么?(4分)
答案:象征革命者決心投入艱苦的革命事業(yè)。
6.“傻瓜”的咒罵象征什么?(4分)
答案:象征市儈主義者對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誣蔑。
(三)閱讀《我愛這土地》中的下列詩句,回答7~9小題。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fēng),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7.詩人為什么強調(diào)“鳥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2分)
答案:這既是假設(shè),又是進一步的推論。用以表現(xiàn)“鳥”(詩人)對“土地”(祖國、人民)的永久的依戀,死了也不離開“土地”,讓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8.詩人為什么要強調(diào)“假如我是一只鳥,我也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4分)
答案:詩人是用假設(shè)的手法,說自己是一只鳥。當了鳥,仍然應(yīng)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表明詩人要用自己的詩作喚醒民眾,積極投入到抗日民族解放斗爭中去。他要表達的
是人民對侵略者的悲憤、激怒,對未來黎明的向往之情。
9.怎樣理解假設(shè)與排比在本詩中所起的作用?(4分)
答案:詩中先運用了假設(shè)的手法,變“我”為鳥.具體抒情。然后又連用了由“這”開頭的三個排比旬:“這被暴風(fēng)雨所打擊著的土地,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fēng)”,這三句詩充滿了對侵略者(暴風(fēng)雨)的仇恨,對被侵略者奴役、欺凌的同胞的同情,以及自己和中華民族對敵人的憤恨。排比句正是詩之精華,加強了全詩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