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閱讀《論學(xué)問》中的一段文字,回答1~3小題:
史鑒使人明智;詩歌使人巧慧;數(shù)學(xué)使人精細;博物使人深沉;倫理之學(xué)使人莊重;邏輯與修辭使人善辯?!皩W(xué)問變化氣質(zhì)”。不特如此,精神上的缺陷沒有一種是不能由相當(dāng)?shù)膶W(xué)問來補救的……如果一個人心志不專,他頂好研究數(shù)學(xué);因為在數(shù)學(xué)底證理之中,如果他底精神稍有不專,他就非從頭再做不可。如果他底精神不善于辨別異同,那么他最好研究經(jīng)院學(xué)派底著作。因為這一派的學(xué)者是條分縷析的人;如果他不善于推此知彼,旁征博引,他頂好研究律師們底案卷。如此看來,精神上各種的缺陷都可以有一種專門的補救之方了。
1.這段文字在修辭上有何特點?(4分)
答案:“史鑒使人明智……”和“如果一個人心志不?!钡染洌际且贿B用多個排比句式。
2.簡析這一特點有何作用?(4分)
答案:排比句的運用一是作者列舉事例來說明各種學(xué)問對精神的影響和對精神上缺陷的補救。二是作者用簡練的概括來闡述深刻的道理,體現(xiàn)了作者的學(xué)問和真知灼見。
3.這段文字論述的中心問題是什么?(2分)
答案:主要論述各種學(xué)問對人精神的影響和學(xué)問可以補救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觀點。
(二)閱讀《往事》中的一段文字,回答4~6小題:
她住在燈塔的島上,海霞是她的扇旗,海鳥是她的侍從;夜晚她曳著白衣藍裳,頭上插著新月的梳子,胸前掛著明星的瓔珞;翩翩地飛行于海波之上……大風(fēng)的時候,她駕著風(fēng)車,狂飆疾轉(zhuǎn)的在怒濤上驅(qū)走……下雨的時候……她落淚了……黃昏的時候,霞光燦然,便是她回波電笑。云發(fā)飄揚……
4.從這段文字看,作者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形象?(4分)
答案:海的女神形象,這是一個嫵媚、飄逸、威嚴(yán)的女神形象。
5.在作品中,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案:描繪與贊美了海的女神,表達了作者對海的深情。
6.作者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2分)
答案:擬人手法。
(三)閱讀《談時間》中的一段文字,回答7~9小題:
所以有人寧可遁跡山林,享受那清風(fēng)明月,“侶魚蝦而友麋鹿”,過那高蹈隱逸的生活。詩人濟慈寧愿長時間地守著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為那是人間至樂。嵇康在大樹底下?lián)P槌打鐵,“濁酒一杯,彈琴一曲”;劉伶“止則操卮執(zhí)觚,動則挈植提壺”,一生中無思無慮其樂陶陶。這又是一種頗不尋常的方式。最徹底的超然的例子是《傳燈錄》所記載的:“南泉和尚問陸亙曰:‘大夫十二時中作么生?’陸云:‘寸絲不掛!”’寸絲不掛即是了無掛礙之謂,“原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這境界高超極了,可以說是“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根本不發(fā)生什么時間問題。
7.作者在這段文字中都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2分)
答案:引證法、類比論證法
8.上述引文對論述文章的中心論點起到了什么作用?(4分)
答案:上述的引文主要是與上文中提到的人生態(tài)度形成對比。
9.此段文字得出的結(jié)論是什么?(4分)
答案:得出的結(jié)論是:時間固然是生命和金錢,但不要將人生的追求局限于僅僅滿足生存需要,而要有超然和高遠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