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籍時尚小,粗聞巡、遠(yuǎn)事,不能細(xì)也。云巡長七尺余,須髯若神。嘗見嵩讀《漢書》,謂嵩曰:“何為久讀此?” 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書讀不過三遍,終身不忘也。” 因誦嵩所讀書,盡卷不錯一字。嵩驚,以為巡偶熟此卷,因亂抽他帖以試,無不盡然。嵩又取架上諸書,試以問巡,巡應(yīng)口誦無疑。
問:(1)從內(nèi)容上看,這段描寫與睢陽保衛(wèi)戰(zhàn)無關(guān),是否多余?為什么?
(2)這段文字表現(xiàn)了張巡怎樣的性格特點?
(3)這段文字運用了哪幾種人物描寫方法?
答:(1)并不多余,它使張巡的英雄形象更為豐滿。
(2)博聞強記,記憶力超群。
(3)肖像、對話和細(xì)節(jié)描寫。
37、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及城陷,賊縛巡等數(shù)十人,坐,且將戮。巡起旋。其眾見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眾泣不能仰視。巡就戮時,顏色不亂。陰陽如平常。
問:(1)這段話表現(xiàn)張巡怎樣的性格特征?
(2)對張巡的刻畫采用了什么描寫方法?
(3)這段文字中側(cè)面烘托表現(xiàn)在哪里?
答:(1)從容鎮(zhèn)定,視死如歸。
(2)肖像描寫和語言描寫。
(3)以“眾泣不能仰視”來烘托張巡的從容鎮(zhèn)定,視死如歸。
38、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
問:(1)這段文字的大意是什么?
(2)“駝業(yè)種樹,凡長安豪富人為觀游及賣果者,皆爭迎取養(yǎng)”和“視駝所種樹,或移徙,無不活,且碩茂、早實以蕃”各從什么角度描寫郭橐駝的種樹特長?
(3)“他植者雖窺伺效慕,莫能如也”是用什么方法來稱贊郭橐駝的?
(4)這段文字在整篇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答:(1)概寫郭橐駝的種樹特長。
(2)側(cè)面、正面。
(3)對比。
(4)引出下文對種樹之道的議論,以闡發(fā)文章的主旨。
39、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動勿慮,去不復(fù)顧。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長而已,非有能碩茂之也;不抑耗其實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問:(1)給這段文字劃分層次,并概括其大意。
(2)郭橐駝種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3)在郭橐駝種樹的經(jīng)驗中,這個原理又體現(xiàn)為哪兩個方面?
(4)結(jié)合全文看,作者強調(diào)的是哪一方面?
答:(1)第一句話為第一層,總述郭橐駝種樹的基本原理。第二層至“其性得矣”民,說明郭橐駝種樹的具體經(jīng)驗。其余為第三層,由此所得出的結(jié)論。
(2)順木之天以致其性。
(3)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
(4)其置也若棄。
40、閱讀下列文字,然后回答問題:
他植者則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過焉則不及。茍有能反是者,則又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fù)顧。甚者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搖其本以觀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離矣。雖曰愛之,其實害之;雖曰憂之,其實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為哉!
問:(1)這段文字寫了哪兩種“他植者”?他們各自違反了郭橐駝種樹經(jīng)驗的哪一方面?
所屬頻道:語文
責(zé)任編輯: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