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實詞
古漢語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和量詞。至于代詞,在古漢語中,因其語法作用特殊,一般歸為虛詞。文言詞匯中出現(xiàn)頻率最多的是實詞,較難掌握的也是實詞。熟悉實詞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類活用等知識。
1. 識別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讀音和意義。古今通假現(xiàn)象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對于我們來說,一要掌握通假現(xiàn)象的原則,即通假字和本字讀音必須相同或相近,如“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中“要”通“邀”,讀作“yāo”;二要靠平時積累,牢記所學課文中注釋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與本字讀音不同,應讀本字的現(xiàn)代讀音。如“火齊之所及也”中“齊”通“劑”,應讀“jì”。
2. 辨析詞的古今義,古今異義的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重點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詞義的差別,積累課內所學課文中的古今異義詞,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中“河”專指“黃河”;而現(xiàn)在已是一個普通名詞,成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鵲望桓侯而還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中的含義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連在一起的兩個文言單音詞誤認為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合成詞。如“中間力拉崩倒之聲”中“中間”是兩個詞,意思是“里面夾雜著”。
3. 正確解釋多義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義。在文言文中,一詞多義的情況很多,同一個詞,在這個句子里是一個意義,在那個句子里又是另一個意義。閱讀文言文要特別重視并掌握這類多義詞的情況,這是培養(yǎng)文言文閱讀能力的重要基礎。怎樣確定它們在句子中的意義,要根據上下文和文章內容來考慮。如“溫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舊的,“桓侯故使人問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學習時,還應對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時總結、歸納,并牢記例句。
4. 詞類活用。在古代漢語中,詞類一般是比較穩(wěn)定的,但是有些詞在特殊情況下會改變它的詞性,起了另一類詞的作用。這種特殊的語言現(xiàn)象叫“詞類活用”。
例(1)婦撫兒乳。乳,本義是“奶”,這里是名詞作動詞“喂奶”。
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弛,形容詞作動詞,放下。
例(3)箕畚運于渤海之尾。“箕畚”在這里表示“運”的工具,譯為“用土筐”。
例(4)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亂,“使……混亂”;勞,“使……勞累”。
例(5)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恥,以……為恥。
(二)文言虛詞
文言虛詞主要包括:代詞、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準確掌握常見虛詞的一般用法,對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讀、精思才能摸到門道,掌握規(guī)律。因此,課文要認真學,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誦,常見虛詞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這樣才便于記憶。
(三)文言文翻譯
1.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
將古代漢語譯成現(xiàn)代漢語,這是學習文言的綜合性訓練,多做這方面練習,對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點,提高文言文的閱讀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譯也是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有三點: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語句要通順。表意要明確,語氣不走樣,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規(guī)范。再其次是要文字優(yōu)美,亦即用簡明、優(yōu)美、富有文采的現(xiàn)代漢語把原文的內容形式及風格準確地表達出來。這就是所謂的信、達、雅。同學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只要能做到前兩點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