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近日傳出消息,從美國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國家實驗室歸來的秦宏教授,已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簽署協(xié)議,作為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簡稱“千人計劃”)入選加盟中國科大。
當下,國內不少高校實施海外攬才計劃。一年多來,中國科大從海外薦引123名高層次人才。其中,有15人入選“千人計劃”。
中科大兩次組團海外攬才
今年42歲的秦宏早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主要從事核聚變研究。他曾獲美國青年科學家總統(tǒng)獎,回國前任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國家實驗室主任研究員。
對于自己選擇來中科大的原因,秦宏說,“我的研究領域是核聚變,在這方面國內實力最強的高校是中國科大。同時,中科院等離子體研究所在合肥,也是國內該領域實力最強的科研機構。”
像秦宏一樣回到合肥發(fā)展的海外人才還有許多。今年3月回到母校中科大的李衛(wèi)平是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對圖像及視頻編碼算法、標準及實現(xiàn)有突出貢獻。李衛(wèi)平說,家里老人、孩子都在美國,愛人在硅谷有自己的事業(yè),作出回國的決定確實很難。
李衛(wèi)平笑言,去年10月,中國科大校長侯建國率團到美國招聘人才,訪問硅谷。李衛(wèi)平夫人也是科大的校友,一幫同學聚會,激起了她對母校的美好回憶,回家后就支持李衛(wèi)平回科大工作。
據中國科大人事師資處處長褚家如介紹,去年10月底和今年6月初,侯建國校長和竇賢康副校長兩次率代表團訪美,舉辦海外高層次人才招待會,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一年多來,引進了以國家“千人計劃”、中科院“百人計劃”入選者為代表的123名高層次人才。
國內高校圍捕優(yōu)質“海龜”
“現(xiàn)在不少學校都在海外招人,競爭很激烈!”中國科大人事師資處處長褚家如介紹。 那么,如何讓這些海外學者舍得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選擇地處中部城市的合肥、條件和待遇并非最好的中國科大?
“我們做老實事,說到就一定做到,不能承諾的一定說清。”褚家如說,中國科大在與引進人才簽約時,以書面的形式承諾職稱、啟動經費與待遇等條件。“在人才前來報到之前,職稱、待遇均已落實批準,并非到校之后再談或申請。” “對于暫時回不來的學者,我們采取“引智”與“引才”相結合的方式,把他們吸引過來。” 褚家如介紹,學校為此制訂“大師講席”制度。依據該制度,受聘的國外大師級學者每年利用學術年假的時間來校工作,在這期間,學者有充足的時間來適應國內和學校的工作環(huán)境,以確定是否“全職”留下來。
歸來的“海龜”沒有水土不服
畢竟國內與國外的環(huán)境不同,花了很大氣力引進的高層次人才,會不會水土不服?“到目前為止,科大還沒有出現(xiàn)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褚家如說,首先,學校盡一切努力為引進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環(huán)境,為他們提供學術舞臺。為基礎理論學科的人才,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例如到國內外開展學術交流,或者請人來講學、研討,都來去自由,不設僵化的條條框框,并提供充足的啟動經費。
除了提供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在生活上也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要讓老師過上體面的生活,并做好相關服務,才能讓他們安心做科研。”褚家如介紹,學校當時在住房比較緊張的情況下,在“科大花園”預留了300套住房,多數(shù)面積在150-200平方米,用于人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