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梗撼歼M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9.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譯下列文言語句。(2分)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1.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3分)
12.鄒忌成功說服齊威王納諫的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著怎樣的啟示。(2分)
【乙】 孫叔敖納言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日:“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睂O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备冈唬骸拔灰迅咭庖嫦垄?,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p>
【注釋】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②國: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發(fā)將自己看低。
13.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 )
14.閱讀全文,簡要概括孫叔敖采納了老父哪三條諫言。(3分)
?。?)
?。?)
(3)
15.請仿照示例,補充一則與“納言”相關的事例。(除甲、乙兩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納魏征良言,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
【甲】 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鄒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客曰:“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泵魅招旃珌?,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p>
于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妄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p>
王曰:“善?!蹦讼铝睿骸叭撼祭裘衲苊娲坦讶酥^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绷畛跸?,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后,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后,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zhàn)勝于朝廷。
9.解釋下列文言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10.翻譯下列文言語句。(2分)
能謗譏于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
11.鄒忌認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3分)
12.鄒忌成功說服齊威王納諫的方式,對我們今天的人際交往有著怎樣的啟示。(2分)
【乙】 孫叔敖納言
孫叔敖為楚令尹①,一國②吏民皆來賀。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來吊③。孫叔敖正衣冠而見之,謂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盡來賀,子獨后吊,豈有說乎?”父日:“有說: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祿已厚而不知足者患處之⑤?!睂O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聞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祿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謹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孫叔敖對曰:“甚善,謹記之?!?/p>
【注釋】①令尹:楚國官名,相當于宰相。②國: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擔任宰相一事,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⑤患處之:災禍就隱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發(fā)將自己看低。
13.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2分)
(1)身已貴而驕人者民去之( ) (2)位已高而擅權者君惡之( )
14.閱讀全文,簡要概括孫叔敖采納了老父哪三條諫言。(3分)
?。?)
?。?)
?。?)
15.請仿照示例,補充一則與“納言”相關的事例。(除甲、乙兩文之外)(1分)
示例:唐太宗善納魏征良言,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