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試卷結(jié)構(gòu)
(一)內(nèi)容比例
遙感基礎理論及基本知識 45%
遙感技術 30%
遙感應用 25%
(二)題型比例
概念或選擇填空題 約25%(40/150)
簡答題 約40%(60/150)
綜合論述題 約35%( 50/150)
以上比例僅供參考。
二、考試內(nèi)容及考試要求
第一章 遙感概述
考試內(nèi)容
遙感基本概念、遙感技術系統(tǒng)、遙感技術分類、遙感技術的發(fā)展史、遙感技術及其應用的發(fā)展趨勢。包括遙感定義、遙感信息科學的學科構(gòu)成、遙感的主要技術特點、遙感技術系統(tǒng)的主要構(gòu)成及遙感技術系統(tǒng)中信息獲取、傳輸與接收、圖像處理、信息提取、遙感過程及遙感應用概況。
考試要求
1. 理解并掌握遙感的基本概念、特點、類型,了解遙感過程及其技術系統(tǒng);
了解遙感的發(fā)展與前景。
2. 理解遙感信息科學的學科構(gòu)成及其與其他學科的關系,理解遙感學科在空間信息科學中的地位及其學科特點。
3. 理解遙感科學在國民經(jīng)濟中的作用和技術應用優(yōu)勢。
第二章 遙感物理基礎
考試內(nèi)容
遙感物理基礎中的電磁波和電磁波譜的概念,太陽輻射和地球輻射特征,近紅外輻射特性、熱紅外輻射特性、黑體輻射定律、光波的反射、散射、透射、吸收,大氣對電磁波輻射傳輸?shù)挠绊懪c大氣窗口,地物反射波譜特征與測量、典型地物(植被、土壤、水、巖石等)的波譜特征,色度學基礎與彩色合成原理。
考試要求
1.理解并掌握電磁波、電磁波譜及電磁輻射定律等基本概念與專業(yè)術語;
2.理解并掌握太陽輻射及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
3.理解并掌握地球輻射與地物波譜;
4.掌握反射率及反射波譜等基本概念,掌握常見地物反射波譜特征,理解環(huán)境對地物光譜特性的影響。
5.理解并掌握色度學基礎知識,掌握遙感圖像的彩色合成原理及應用意義。
第三章 遙感平臺與遙感成像
考試內(nèi)容
遙感平臺類型、航空遙感平臺、航天遙感平臺、攝影成像與中心投影、多波段掃描成像、熱紅外成像原理、微波成像原理、激光雷達成像原理、數(shù)碼成像原理、遙感圖像的光譜特性及其成像幾何特征、常用衛(wèi)星遙感圖像(TM、ETM+、SPOT、CBERS、MODIS等)的基本技術參數(shù)和各波段的主要應用范圍、遙感圖像的分辨率概念及其特征(空間分辨率、時間分辨率、光譜分辨率、輻射分辨率)。
考試要求
1. 理解遙感平臺分類知識,掌握各類遙感平臺的運載工具運行特性及其成像原理;
2. 理解并掌握可見光航空攝影遙感及中心投影成像基本原理,掌握中心投影圖像的基本幾何特性及其圖像立體觀察和測量方法;
3. 理解并掌握多波段掃描成像、熱紅外成像原理及其圖像的光譜特性,了解高光譜遙感圖像及其地學應用的圖像信息優(yōu)勢;
4. 理解并掌握微波遙感成像原理及其圖像特性,了解航空雷達遙感、航天雷達遙感的技術特點及其區(qū)別,雷達圖像的分辨率特性;
5. 了解目前常用的衛(wèi)星遙感圖像的傳感器及其主要技術參數(shù)和各波段的主要應用范圍;
6. 了解激光雷達(Lidar)遙感圖像的特征,激光雷達遙感的測高原理及其在三維成像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