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往年做法,廣州第一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的高中錄取都會設(shè)置高分優(yōu)先投檔線,也即俗稱的高分保護線。不少考生和家長對高分保護線的作用都感到疑惑:明明叫做高分“保護”線,可是卻聽說有人上了高分保護線也沒有被心儀的學校錄取,這是為什么?
首先,需要明白高分保護線的操作方法。比如去年提前批的高分保護線是690分,公費錄取最低控制分數(shù)線是650分,在提前批投檔的時候,會先對690分以上的學生進行投檔,能錄取的都錄取了之后,才對650分以上的學生進行投檔。相當于在提前批有690分和650分兩條投檔線。
至于高分保護線能不能起到保護作用,要分情況而看。當一所學校的報考情況很熱,在第一志愿上還沒有錄取到690分的考生時就已經(jīng)用完了招生計劃,那么此時高分保護線就會失去了作用。比如,執(zhí)信中學去年的公費分數(shù)線是720分,擇校分是715分,說明該校的公費生在第一志愿上已錄滿,擇校生都是在第二志愿(相當于擇校的首志愿,因第一志愿不能填擇校)上已錄滿,即使考生考了714分,在第一、第二志愿分別報考了執(zhí)信公費和擇校,而且分數(shù)遠超過高分保護線,但由于學校招生計劃已滿,也還是會和第一志愿學校失之交臂。
另一方面,如果考生非第一志愿的學校在690分以上就能全部錄滿第一志愿,這所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必然高于690分,這時考生即使過了“高分優(yōu)先投檔線”,但因為他并非第一志愿報考這所學校,所以也不能獲錄。
然而,如果在后續(xù)志愿報考相對沒那么熱門的學校,高分保護線還是有可能發(fā)揮作用的。因為,如果成績在高分保護線690分以上、在第一至第四志愿報考該校的考生人數(shù)加起來都不足該校的招生計劃,那么,上述學生肯定可以首先獲得錄取,然后該校才開始錄取650分~690分的這批考生。這個時候,高分保護線就發(fā)揮了其對高分考生的“保護”作用——無論高分考生是在第二、第三還是第四志愿填報該校,獲錄取的幾率都和該考生在第一志愿填報該校是一樣的。
值得注意的是,上文中提到的高分優(yōu)先投檔線、提前批錄取控制分數(shù)線今年究竟是多少,現(xiàn)在都不得而知,要在中考后、開始錄取之前才能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