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年齡和時代背景的關系,兩代人之間在管教小學生的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爺爺疼奶奶愛,爸爸媽媽卻希望嚴格管教。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下,小學生難免會養(yǎng)成任性、自私、霸道等不良習慣。對此,兩代人平時要多商量,逐步取得共識,取長補短,在這個過程中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首先,切勿當著小學生的面夸大分歧。年輕的父母應與老人達成這樣的共識:一方在管教孩子時,另一方就算有異議,也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貶斥、指責對方。聰明的孩子會利用兩代管教者之間的分歧,來達成自己的目的。例如,他知道什么樣的要求在哪一方那里容易得到通過;犯錯誤想逃過懲罰可以搬誰來做“保護神”……這將助長孩子投機取巧的習氣,也使得他的壞習慣難以扭轉(zhuǎn)。而相對本分的小孩則會陷在父母和老人的爭執(zhí)中不知所措,這局面同樣糟糕,對孩子自主性的形成,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其次,即便兩代人有分歧,也不要貶低對方的權(quán)威。年輕的父母切忌當著孩子的面說:“奶奶懂什么,她那一套養(yǎng)小孩的經(jīng)驗,都是幾十年前的老古董了?!崩先艘膊荒苷f:“別聽你媽的,有奶奶呢!”殊不知,權(quán)威無論是從年輕父母身上消失,還是從老人身上消失,都是可怕的。在失去權(quán)威的家庭里,孩子身上的頑劣天性會變成一匹脫韁的野馬,到那時,要想扭轉(zhuǎn)孩子一個很小的壞習慣,都將變得極其困難。而且年輕父母也不一定都是對的,像勞動觀念、禮貌、勤儉等,一般為老人所重視,是年輕父母看不上的“細枝末節(jié)”。然而,這正是當代獨生子女最軟肋的地方,也恰恰是由此而引申出來勤勉、團隊精神、友善和誠信等現(xiàn)代社會最需要的品質(zhì)。難道我們年輕的父母不該稍作反思嗎?
再次,即便分歧暫時無法消除,作為兩代教育者的任何一方,也不該以溺愛的方式去爭取孩子的感情偏向,慫恿孩子疏遠對方。這一點,孩子的媽媽和奶奶尤其要注意,切勿在管教之余如此啟發(fā)孩子:“瞧,你媽媽對你多狠心!你說,是你媽對你好,還是奶奶對你好?”對于年輕父母而言,對上一代采取謙虛討教的態(tài)度,則有利于雙方心平氣和地消除分歧,很多樸素的經(jīng)驗是通用的。同時,也要留心孩子身心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動向,注意樸素的經(jīng)驗也有難以解決的盲點,并主動與老人溝通,說服上一代學習這方面的新資訊、新觀念,這是消除分歧的另一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