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取消擇校,來穗讀初中的省內(nèi)非隨遷子女就不能上廣州的公辦高中了?”近日,多位家長向本報報料,稱廣州日前公布的中考新政存在不公,讓許多只身來穗求學的省內(nèi)學子進退兩難。
根據(jù)廣州市教育局的部署,廣州高中明年取消擇校的同時,將出臺異地中考政策,給外來隨遷子女在穗升學打開“另一扇門”。但從此前初擬的“三大門檻”來看,均將父母不在廣州工作的非本地戶籍初中生“擋在門外”。
在東莞等市緊急降低異地中考條件之時,廣州這批受影響的家長連日來多方奔走:希望相關部門能制定明后兩年的過渡政策,避免大批學生臨近中考,卻陷入要轉回原籍學校重讀的困境。
■考生
困境 回原籍中考或?qū)⒚媾R復讀
還沒來得及為廣州“指標到校”的緩期實行舒口氣,來自佛山的家長馬先生又陷入了更大的煩惱,皆因外地學生升讀廣州公辦高中的唯一通道——“公辦擇校”明年將被取消。
兩年前,沖著“非廣州市戶籍的異地學生可以在穗中考,并可報考擇校志愿升入公辦高中”這一條,馬先生將孩子送到了廣州上初中。盡管就讀的這所民辦學校每年學費超過兩萬,家長要在每周末奔波接送,但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馬先生與眾多家長都認為“值得”。
馬先生告訴記者,孩子明年將升讀初三,按照其現(xiàn)在的成績排名,可以考上2中、6中等提前批名校。“但萬萬沒想到,快跑到終點時突然‘封路’。”馬先生難掩失望,明年假如取消擇校,他的孩子將只能在穗升讀教學質(zhì)量較弱的民辦高中,或是轉學回原籍的初中升學。
“關鍵是,孩子回佛山中考很可能要重讀!”馬先生說,省內(nèi)各地中考政策不一,很多城市要求回戶籍地參加中考的學生必須先參加本地的學業(yè)水平考試,而該考試往往在初二時報考。也就是說,即便明年轉回原籍地,這批學生也已失去了在當?shù)貐⒓又锌嫉馁Y格。
不僅如此,各個城市的教材、中考科目和考試方法也與廣州市不盡相同,考生們回原籍中考必須重新適應,甚至要復讀。
據(jù)記者了解,近年來,廣州仍有不少初中以特招班等方式向全省招收借讀生,并以能在穗升讀公辦高中為噱頭,招攬全省各地的優(yōu)等生。在華附新世界學校、省實天河附中、育才實驗學校等民辦名校,每一屆都有約1/4是外地生源,當中還有大批是父母在原籍工作的外地全寄宿生,佛山、江門等鄰近地市生源更是占了“大頭”。
訴求 考慮實際,設置過渡政策
取消擇校后,所有的非戶籍學生都不能在廣州中考嗎?答案是否定的,皆因在去年異地高考出臺之時,省教育廳同時要求,各地須在今年內(nèi)出臺“異地中考”政策,為在粵就讀的外地隨遷子女升讀公辦高中打開“另一扇門”。
如今,廣州的“異地中考”政策尚未最后敲定,但從此前公開征求意見的標準來看,非戶籍學生要在廣州中考須滿足三個條件:“監(jiān)護人在廣州市有合法穩(wěn)定職業(yè)、合法穩(wěn)定住所(含租賃)、按照規(guī)定在廣州市參加社會保險滿3年,且在廣州具有初中學籍滿3年的初中畢業(yè)生。”
顯然,這批只身來穗就讀的外地學生并未在獲許之列。
“國家的‘取消公辦擇校’政策,目的是治理教育亂收費,而不是剝奪眾多外地學生報考當?shù)毓k學校的權利。”馬先生的話代表了這批家長的心聲,在他們看來,取消擇校不該讓已經(jīng)來穗就讀的初中生成為“犧牲品”,“而是需要政府盡早出臺政策預告,引導有意來穗‘小升初’的學生家長理性擇校。”#p#分頁標題#e#
“因此,取消公辦擇校政策的新政,應當按照‘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的一貫原則,給予2013、2014、2015年中考學子三年預告期,從2016年開始實施。”家長們希望,他們的孩子也能擁有報考公辦高中的資格。
不過鑒于本地教育資源有限,也有家長提出:假如確實要明年取消擇校,也應為2014年和2015年兩屆非戶籍初中畢業(yè)生設置過渡政策,通過收取與“擇校費”相當?shù)暮侠碣M用,讓他們能與本地學生享有同樣的公校錄取資格。
■縱深
尋因 去年中考非穗籍生源超兩萬人
事實上,取消高中“擇校”并非廣州“獨創(chuàng)”,而是大勢所趨。早在去年,教育部便發(fā)文規(guī)定:“各地在3年內(nèi)取消公辦普通高中招收擇校生”,旨在解決屢禁不止的擇校亂收費問題。而今年,我省已將省一級公辦高中招收的擇校生占比從20%壓縮到15%。
從數(shù)據(jù)上看,2010年廣州市公辦擇校(含自籌經(jīng)費班)招收了7271人,2011年招收了7276人,2012年招收了6709人。停招擇校生,意味著這六七千個學位從招生計劃里消失,劃入公辦公費或民辦學校。
而根據(jù)現(xiàn)有的政策,非廣州戶籍生源只能報考公辦擇?;蛎褶k高中,如果取消公辦擇校,這類學生只能報考民辦高中。需要指出的是,2012年的數(shù)據(jù)顯示,非廣州戶籍生源有23664人,占當年報名總人數(shù)118427人的20%左右。
這兩萬多的學生中有多少是父母不在廣州工作和居住的,如今沒有確切數(shù)據(jù)。但可以肯定的是,倘若他們無法進入廣州的公辦初中,即便留穗入讀民辦高中也要跟大批外地隨遷子女展開激烈拼搶。
據(jù)統(tǒng)計,2010年廣州市民辦高中招收4720人,2011年招收4273人,2012年招收4321人。由此可見,相比龐大的入學需求,民辦高中的學位也難以完全消化。
“取消高中擇校對非廣州戶籍的外地生來說是個壞消息。”廣東省政府教育督學李偉成認為,由于教育資源是按照戶籍人口來設定的,廣州目前的高中招生也基本滿員,受教育經(jīng)費、教育用地等因素的制約,擴充也不大可能。“所以取消高中擇校的話,外地生想入讀公辦高中,中短期內(nèi)并不樂觀。”
建言 將擇校計劃全部投到公辦公費
本月初,東莞異地中考政策出臺,符合條件的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可在東莞參加中考,但要求所有隨遷子女的父母必須擁有一年的《廣東省居住證》,在東莞繳納社保也需滿一年,其子女才可參加東莞的中考。據(jù)統(tǒng)計,約有1萬名廣東省內(nèi)、東莞市外戶籍的隨遷子女升學受到影響,引起有關家長的反對。
為此,東莞13日緊急通報,對相關政策的細節(jié)予以調(diào)整,放寬隨遷子女父母社保繳交門檻,今年只需父母雙方或一方持有在東莞市辦理的有效《廣東省居住證》,按規(guī)定在廣東省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其隨遷子女即可報名參加東莞中考。
廣州“異地中考”的門又能開多大?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非廣州戶籍學生的升學需求?大家仍在等待。但廣州市教育局日前明確,今年非廣州戶籍的考生仍不能報讀“公辦公費”,“異地中考”方案會在明年之前向社會公布。
“教育部門應先對取消擇校后的影響人數(shù)以及符合‘異地中考’條件的人數(shù)作一個測算。”卓越教育副總裁、中考專家周貴建議,可將往年的擇校計劃數(shù)全部放到公辦公費計劃中去,保持政策的穩(wěn)定性和延續(xù)性。
也有業(yè)內(nèi)人士指出,關上“公辦擇校”這扇大門,可能會衍生許多如“借讀生”這樣的“側門”。“沒有了‘擇校生’的‘三公開’限制,收費可能將更多,關系更復雜,手段更隱蔽。”#p#分頁標題#e#
專家們認為,在取消擇校的同時,教育部門一定要考慮周全,把“異地中考”的渠道疏通好,“才能為非廣州戶籍學生打開更公平、更美好的另一扇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