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招生辦主任 丁光宏
在上海江蘇和浙江開展的復旦大學水平測試,今年是最后一年。從2003年開始啟動自主招生改革,包括在上海、江蘇、浙江三地實施的“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以及在其他省市實施的“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均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復旦對被選拔人才有四方面的基本要求:
其一,品德純正、有社會責任感、有理想;
其二,有學習研究潛力,對自然、社會、科學有興趣,有自學能力,有批判精神;
其三,有社會活動能力、交往能力,溝通能力,具有一定的組織能力,關心公益事業(yè),樂于奉獻;
其四,上述各方面均不突出的,但有某些特長,表現出他人所不及的天賦和潛力的學生,復旦也“兼容并包”。
這些看似比較空泛的要求,復旦卻是以十分具體和實在的招生政策和考察辦法來逐一實施。比如,對于考察基本知識和綜合理解能力有“復旦水平測試”,對于考察學生專長有各類保送生、特長生測試以及“博雅杯”征文比賽,對于考察交際、表達、思維乃至心理有多輪教授面試等。
面試是目前自主招生中各大學都會普遍采用的一種考察方式。以最典型的針對蘇、浙、滬的“自主試驗”面試為例,復旦每年組織近300位正教授——這幾乎是可以動員的全部正教授——來為本科選才擔任面試專家,可謂傾其全力。各學科共五位教授一組,與學生一對一面試,全部過程大約75分鐘,結束后教授分別獨立打分。通過這種方式,既考察了學生的基本學識,又考察了學生邏輯、語言、思維等綜合能力。通過面試的學生便可享受復旦大學“一本即取”的自主招生優(yōu)惠政策,即只要高考達到當地一本線就可錄取到復旦大學相關專業(yè)。雖然“自主試驗”面試的通過率通?蛇_50%,但要進入面試首先還要通過“復旦水平測試”。
在諸校自主招生考試中,“復旦水平測試”淡化文、理概念,可算是最特別的一個。
不同于其他自主招生考試細分多個科目,或者劃分文、理科,“復旦水平測試”淡化文、理概念,僅測“綜合”一科,不過內容涵蓋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等方面,共計200道選擇題,每題答對得5分,不答不得分,答錯扣2分,卷面滿分為1000分——這就是“千分考”的得名。全場考試時間為3小時。許多學生在初次了解到“千分考”時都因考試科目太多而心生畏懼,但是平均算來,每一科也就20道選擇題,題量并不繁重,只是因為中學過早劃分文理科,對部分學生而言并不習慣這樣的綜合測試,也不知從何處著手準備這樣的考試。但是,“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的辦法并不適用于“復旦水平測試”,故而盡早改變自己的學習方法。許多考生在考后都回憶說,他們從高三開始,甚至從高二一開始就著手準備“復旦水平考試”,但這種準備并不是以往應付高考那種題海戰(zhàn)術,而是更加注重老師在課堂上舉的例子,注重課外閱讀,關心時政,注意所學與現實的結合等,而對于各商業(yè)培訓機構的課程,他們普遍認為“性價比不高”,不推薦。
謹慎對待商業(yè)培訓機構的廣告。如果你自己認為不可能在短期內“突擊”這些課程,別人也不能幫你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對于今年參加自主招生的考生,我們還想提醒的是:
[ 2016-03-18 ]
[ 2015-12-22 ]
[ 2014-02-07 ]
[ 2014-03-23 ]
[ 2013-04-10 ]
[ 2014-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