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回放:
梭羅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生活中,有人認(rèn)為,放下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也有人認(rèn)為,不放下是一種堅守,是一種精神。
請以“放下”或“不放下”為標(biāo)題,聯(lián)系生活體驗與認(rèn)識,寫一篇文章,自選文體,不少于800個字。
優(yōu)秀作文范文欣賞(四):
放 下
高三(14)班 劉 穎
禪宗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許此言過甚,聽得來半分哄意,但不得不承認(rèn)此間用意之深。放下的確是一種智慧,是一種境界,如霧途中的一張返程車票,將人帶回最原始最純粹的出發(fā)點。
你若敢拿起,便表現(xiàn)為半個勇者,你能真正放下,才是整個智者。正如梭羅所言:“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得下,他就越富有。”總是很佩服那些經(jīng)歷世俗滌蕩后的人,擁有再多,但只要一覺累贅,便一腔熱血,放下那些礙手的,絆腳的,費心的——身外之物,還絕非一介猛士能為,試問這世間有多少人敢放下,放得下,而放得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的呢?
《意林》雜志載錄過這么一句話:“一個人越是炫耀,越表明他不曾擁有過。”想必大才子劉文典也一定認(rèn)同。名與利,從來就是文人的致命毒藥,這可一點都不夸張。擇名舍利,是大多清高雅士的不二選擇,有的甚至冒殺身危險,以命博名;舍名從利,為數(shù)也不在話下,一般為君子不齒。劉文典呢?索性就放下名與利,一身布衣,一生潦困,像極了他的煙袋——破舊卻也實用。劉文典潛心學(xué)術(shù),從不理會游蕩在學(xué)術(shù)之外的牽索。他既不會討好上司,也不懂拉攏學(xué)生,他就是這么一個放得下架子,放得下面子,放得下銀子,我行我素的人。有人也批評他太狂太猖,我想,只是他已完全放下,才到達(dá)莊子所云的圣人般的境界吧!
放不下的人,總有各種繁雜亂目的理由,究來究去,不過是此般:一怕二貪三不甘。有人明明是浪費時間,磨損精力的無果之花,卻還死心塌地,一往情深;又有人明明是毫無意義,害人害己的索利之為,卻還執(zhí)迷不悟,死性不改,嗜毒成癮地一錯再錯……這些放不下的例子太多,只嘆他們思想過于單一,內(nèi)心卻過于復(fù)雜。
放下官場之道,王陽明卻能尋得心中良知,完善心學(xué);放下大好河山,順治也可潛心佛道,修的一身清閑;放下個人生死,林俊德已用盡所有精力,換回報國心愿……能放下的智者,自能從放下中得到更為珍貴的處世之道,這是一種靈魂的最佳升華方式,一種最原始最純粹的人性的回歸。
而這回歸,恰好是現(xiàn)代社會里,最難得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評語:
本文立意“放下世俗累贅與身外之物”,以“劉文典放下名利” 為正面詳例,并對“王陽明放下名利”“順治放下名利”“林俊德放下個人生死”等古今多個案例進(jìn)行褒揚。結(jié)尾回扣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全文首尾圓合,語言有張力,文如其人。
得分:54分
點評:東莞市光明中學(xué)(金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