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潛心研究中考改革,因為常言道:
要規(guī)劃,趕早不趕晚,要早早三年!
所以,新初一甚至是小學小伙伴家長的你,現(xiàn)在就該關注中考動向了。
教育部9月20日舉辦的新聞發(fā)布會上,教育部正式發(fā)布《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罚ㄒ韵潞喎Q《意見》),《意見》提出,到2020年左右初步形成基于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荚囌猩浫∧J胶鸵?guī)范有序、監(jiān)督有力的管理機制,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成長,維護教育公平。同時,《意見》中還提出了“兩考合一”,提出了將體育科目納入錄取計分科目等多項改革措施,這些變化將深深影響著每一位中學學生家長和教師!
這么重要的事兒,很多媒體也第一時間做出了說明的新聞稿。
但是,家長朋友普遍反映只是看了個皮毛,看了個熱鬧。
小編幫大家把這意見稿用幾個關鍵詞梳理出個眉目。
關鍵詞1:改革時間!
2017年8月教育部制定改革實施意見
2020年形成綜合素質評價高中階段錄取模式
改革試點從2017年后入學的初中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哪些城市進行試點自行確定。
【結論】
現(xiàn)在新初一的孩子,原來啥樣,以后還啥樣。
現(xiàn)在小學的孩子,關注本市教委安排和規(guī)劃,大概率參與改革。
關鍵詞2:科目設置!
科目3+3
3+3讓中考更像是大學的選修學分制,更靈活
【結論】
現(xiàn)在新初一的孩子,口語養(yǎng)成每日開口習慣,夯實詞匯基礎,語法體系搭建更重要。
現(xiàn)在小學的孩子,養(yǎng)成晨讀習慣,因為聽力,口語占比會猛增。可以多通過閱讀增長詞匯量和語法知識體系。
關鍵詞3:英語的未來變化!
這次的改革對于英語的影響屬于比較大的。
這次的改革說明,首先依然保證了英語的三大主科地位,依然是必考的三大主科,依然是跟數(shù)學、語文一樣的100分滿分。
其次,我印象特別深,前年我?guī)С跞厴I(yè)班的時候,就給孩子們講聽力分值的加大和單選完成句子的分值降低的改革影響。這次算是從意見稿層面得到了國家改革的方向:即提高聽力、口語的重要性,增加考試機會。
那么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這是很多家長不清楚的。下面我給您分析分析
1、口語考察一直都是盲區(qū),不口語不素質。
我印象特別深刻,小時候,只有到了高考之后才真正意義上有了第一次口語測試。還是特別簡單那種,很容易滿分。這與我國推行素質教育的大方向,和與世界接軌之后越來越多的外事場合的現(xiàn)狀不符。
因此,大左我認為,口語是必然趨勢,即便是趕不上這批改革的孩子也要重視,這是為了自己的未來。
2、讓“一錘子買賣”變成“達標型考試”
最近很多家長問我什么叫“社會型考試”,您可以類比托福和雅思。簡單來說,就是社會人都可以考,報名后一年內(nèi)有幾次機會,以最終拿到的評級作為評價標準。
社會型考試的好處是明顯的,語言這種學科,不適合沖刺。能交流、能應用才是目標。而現(xiàn)階段的小學英語教育很虛弱,很多孩子到了初中呈現(xiàn)兩極分化的普遍現(xiàn)象,那么,多給孩子一些機會,把能力鍛煉上來,達標即可,這就是會借鑒社會型考試的原因。
【情景】很多家長到了初二才發(fā)現(xiàn)該學英語了,甚至有放任孩子英語學習,考差了也不作為,等著最后沖刺的。到了初二發(fā)現(xiàn)孩子沒基礎、沒詞匯量、沒興趣,最后考試并不理想。
國家其他學科都不給機會,只有英語給機會,也可見英語的持久學習的重要!
什么?您說您沒趕上這批改革?
那就更不能松懈了,本來就一次機會,平時比沖刺重要。
3、理解好的孩子吃香,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越差越吃虧
這次的改革減少了基礎試題的分值,反而加大了聽力口語的比例,什么意思?應用重于一切!什么是聽力?聽力就是語音版的閱讀啊~
本來中考最難、占比最大的就是閱讀理解,這下可好,基本全是了。
所以,才有了這段的標題的前半段:理解好的孩子吃香!
什么是理解好的孩子?很多家長會有誤區(qū):覺得讀得多就是理解好。但是,任何學科的學習規(guī)律都是由已知推出未知。所以,什么是理解好的孩子?大左我認為,理解好要有兩個條件:
1)基礎特別扎實,學得一步一個腳印
2)特別愛思考,邏輯思維好
這也就是標題后半段的原因:基礎(詞匯和基礎語法)越差越吃虧。千萬要記住,沒有基礎,什么都是空談。那些理解好的孩子,背后都是默默的、扎實的付出!
【結論】
1、口語訓練在平時,現(xiàn)在養(yǎng)成每日開口好習慣,一句也行
2、給自己定好規(guī)劃,不可半途而廢,兩年學完三年,最后一年至少三輪復習。
3、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一,不要小看基礎,戒驕戒躁,初一的開始堅持每日單詞積累計劃,跟著海邊把語法從基礎學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