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從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可以說是一級一級臺階走上來的,小學畢業(yè)了,在暑假里搖身一變,成了中學生了,現(xiàn)在稱初中一年級為七年級,不過從六年級到七年級的這一級臺階比起前面的臺階要高多了,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將經(jīng)歷學習生活的一次大跨越。
最近有廣州的七年級家長反映孩子對于初一生活的不適應,歸結如下:感覺時間不夠用,作業(yè)多,書包重,還沒全部適應;突然間以前的同學換了好多,又還沒熟悉新的同學,心情很低落。但同時也有孩子覺得比小升初輕松多了,每天還可以抽出時間去鍛煉。在這個銜接期,家長應該擔任怎樣的角色呢?
初中相比較小學,在學習生活的環(huán)境到課程設置、教育教學要求、教育教學方法及管理方法等方面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面對這許多變化,會有許多不適應,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從小學到初中的這許多變化,幫助孩子順利跨上這個有點高的“臺階”。
1. 從環(huán)境變化看
學生到了初中立即會感覺到的是校園環(huán)境變了,天天接觸的同學和老師一下子變了,特別是教師不僅都是陌生的,而且不像小學里只有幾個教師給自己上課,中學里一門課一個老師,加上課程門類又多,老師像走馬燈似的,真讓學生有點應接不暇,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學生的陌生感。學生活動的范圍比小學大,與社會接觸的時間也多了。
2. 從管理方法看
小學對學生管得嚴,指導得細,采用教師評價方式指導學生,從上學到放學,學生基本上都在教師的視線下;
中學的管理則逐步向自我管理、制度管理過渡,要求學生為集體承擔義務和責任,中學生有了一定的自由度,這樣一部分學生往往會產(chǎn)生錯覺。認為中學管得松,從而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3. 從教學內(nèi)容看
從小學到初中,課程門類突然增加,教材內(nèi)容多,跨度大、要求高。
學生進入初一后,往往會因為驟然增多的學習科目、內(nèi)容和較長的學習時間而感到學習任務加重,產(chǎn)生緊張、懼怕心理。
4. 從教學方法看
小學的教學方法示范和重復比較多,學生的學習基本是模仿和記憶,以聽講為主;
中學的教學既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又要重視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學習除記憶外更要思考和理解,初中課堂上學生的多種感官都要同時參與活動,要有一邊聽講、一邊看書、一邊思考的本事。
進入初中,自習課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比較新鮮的,如何把握自習的時間學會自我學習很重要。
5. 評價標準不同
初中和小學的評價標準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小學考試得了80多分是比較差的,一般都在90分以上,而初中考試的班級平均分一般只有70多分(初一時會高一點),90分以上的往往只是鳳毛麟角。學生往往會覺得我比小學化的功夫多,成績反而比小學差,如果不及時給與指導,有的就會喪失信心。
6. 生理和心理的變化
從生理和心理方面看小學到初中不僅在生理上處于個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而且在心理上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青少年的身體發(fā)育并不呈直線上升,一般以12-18歲為青春發(fā)育期,青春期的特點是生長的速度突增,是生長發(fā)育的第二個高峰。青少年時期的身高、體重逐漸接近成人,機體各系統(tǒng)、器官也漸漸發(fā)育成熟,思維能力活躍,記憶力最強,從初中開始了一生中長身體、長知識和心理發(fā)育最主要的時期。
青春期是一個特殊的時期,青春期既是長身體、長知識、立志向的黃金時期,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危險時期。它是人從幼稚、朦朧走向成熟的時期,必然帶來心理的動蕩,必然面臨著新的人際交往的適應問題。許多走向歧途的人初次罪錯的年齡就是在青春期。所以對青春期的關注,就是對人生關鍵期的關注。#p#分頁標題#e#
初一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nèi)容淺,并多以教師教為主,學生所需要的學習方法簡單。進入中學后,科目增加、內(nèi)容拓寬、知識深化,學生認知結構發(fā)生根本變化。
加之一部分學生還未脫離教師的“哺乳”時期,沒有自覺攝取的能力,致使有些學生因不會學習或?qū)W不得法而成績逐漸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學習信心和興趣,開始陷入?yún)拰W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