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的生活就是對小學(xué)生最好的教育。人一生,不少教訓(xùn)都是在可怕的經(jīng)歷中獲得的。所謂“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讀書固然可以學(xué)到很多知識,但知識和智慧并不能畫等號。智慧不是積累信息的能力,而是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是對世界的領(lǐng)悟力和洞察力。而這種領(lǐng)悟和洞察,是必須在真實的生活中去培養(yǎng)的。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的能力遠(yuǎn)比答案重要的多。
前幾天,我買了一個木瓜,讓兒子魯魯嘗嘗。我說:“我們小時候,在攀枝花,木瓜多得很,一角錢就可以買一個這么大的,而且是熟透了的,比這個甜多了?!?/p>
“太甜也不好吃?!濒旚斦f。
“也不是太甜那種,不是只有甜味兒,它甜的同時還有很濃的果香,而且軟,不用咬,一吸就進(jìn)去了?!?/p>
“哦,那是個什么味兒?”“木瓜味兒。還有紅心果,到處都能采到紅心果……”
“紅心果是什么味兒?”“紅心果味兒。還有橄欖……”
“橄欖是什么味兒?”“橄欖味兒?!?/p>
一說完我自己都笑了。
沒有吃過的東西,再怎么形容,還是不知道是什么味兒。經(jīng)驗這東西是無法傳授的,經(jīng)驗的獲得只能自己去試。
人都是這樣,沒有親自嘗試過的,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別人再怎么告誡,也不相信。孩子更是如此。
不嘗試,不明白。嘗試,就可能摔跟頭,甚至很受傷,但仍然要去試。我們每個人不都是這樣過來的嗎?人生道路總要自己去走,吃虧是免不了的,我們有誰是因為聽了長輩的教誨就不做錯事的?總要吃過虧之后才能汲取教訓(xùn)。
真正的覺悟只能從自己的經(jīng)歷中去獲得。對于孩子,我們可以明白地告訴他一件事的后果,但卻阻止不了他去嘗試。所以,更重要的是給孩子一種精神的安慰,做他的后盾,讓他在探索的路上多一根手杖,負(fù)傷的時候有地方療養(yǎng)。要知道,重要的不是我們?nèi)ソ逃?,而是和他一起前行,協(xié)助他找到答案。
作為父母,我們能給孩子的答案是很有限的,因為我們自己的認(rèn)識就非常有限。與其直接把答案給他,不如讓他學(xué)到尋找答案的方法,重要的不是給他答案,而是讓他具有獲得答案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