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記者盤點今年新調(diào)整的31省份高考加分照顧政策發(fā)現(xiàn),此輪大規(guī)模調(diào)整主要集中在體育、奧賽等縮減項目及降低分值。多地奧賽獲獎者剔出保送行列,甚至加分名單。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13個省份加分項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見義勇為,北京、浙江、四川三省市甚至獎勵加20分。高考加分該不該取消再度成為焦點。
【正方】
高考加分政策早該取消,因為加分政策本身就體現(xiàn)著不公平。理由有幾點,第一,加分政策是在又一次強化起點的不公,對于很多加分項目,如體育特長、藝術特長,很多農(nóng)村孩子根本無條件與城市孩子比肩。第二,加分過程埋下了特權的種子,沒有監(jiān)督的加分,都可能演變?yōu)楦瘮〉臏卮?,有權有勢者總有辦法拿到更多加分項目。第三,在考試之外制造不公平的加分,使許多靠自己能力考試的學生考不上理想的學校 。
假如加分項目并沒有起到正面激勵作用,反而助長了投機取巧、弄虛作假,容易滋生不正之風。那么,它的示范效應會讓更多學生提前感受到社會的不公,也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健康成長。取消一切加分,如中國香港地區(qū)學校錄取一樣,分數(shù)面前人人平等,盡管不見得是最大的公平,但對于那些沒有“資源”的學生,恐怕是他們能夠得到最好的公平了。(文/子由)
【反方】
高考加分不該取消。最直接的理由是,不能因為執(zhí)行走偏而全面否定政策本身。高考加分固然衍生出相當腐敗行為,且為特權留下充裕的操作空間,但這純屬監(jiān)督不力和權力缺乏足夠制約問題,無關加分政策本身。加分政策初衷良好,其旨在按應試分數(shù)一刀切之外,為高校提供擇優(yōu)選擇,培育學生個性及特長發(fā)展,這是高考公平的有機組成,絕非高考公平的對立物。
有觀點認為,根本之策在于建立多元評價體系,賦予高校招生自主權,高考加分的存在只會擾亂高考公平。誠然,多元評價體系是為根本之策,但任何根本之策都必須建立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在招考分離明顯在近期難以推進的現(xiàn)實情況下,盲目取消所有高考加分只會重回分數(shù)評價,反而加固應試教育成分。至于品德該不該加分,見義勇為該不該加分,這都屬于技術探討范疇,根據(jù)公眾評價及其與高考公平相適應程度隨時調(diào)整,顯然不是簡單取消加分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