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一異地高考政策出爐,正如之前專家預見,政策實行“有門檻、有條件、有步驟的放開”。有人表示,考慮到本地戶籍人口和外來人員的高考利益平衡,以及本地的教育資源承載力和城市的容量,廣東異地高考的門檻設置早在意料當中,而居住證、社保等規(guī)定勢必會把相當一批人擋在門檻之外。
更有不少外來務工人員痛斥,這一政策實則“虛偽”,因為積分入戶原本就是一大難題,對于數(shù)以百萬計的外來務工人員來說,能夠實現(xiàn)積分入戶的微乎其微,設置這一條款根本就是要把絕大多數(shù)外來工子弟擋在門外。以廣州為例,2011年僅約1000人成功轉入廣州戶口,2012年也僅2000人。
然而對于本地戶籍的家長來說,異地高考政策放寬后,擔憂會產生新式“高考移民”,即利用教育發(fā)達地區(qū)和教育弱勢地區(qū)的“分數(shù)差”進行高考投機,導致廣東籍考生今后讀大學更難,到了2016年異地高考全面開閘后,一些本地戶籍家長害怕隨遷子女異地高考會擠占廣東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