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灣作為法國租借地的歷史雖然已經(jīng)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從來沒有被感興趣的學者遺忘,更不應該讓湛江民眾遺忘?!?2月10日,首屆廣州灣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我校舉行,近百名來自法國、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國外境外和國內(nèi)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同分享廣州灣歷史文化的研究成果。
來自法國圖爾大學法語系主任塔坦·古里耶教授,美國學者喬爾·蒙塔古先生,上海社會科學院費成康研究員等中外研究廣州灣歷史的著名學者,以及我校副校長李江凌教授、嶺南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欽鋒教授、湛江市社會科學聯(lián)合會邵鋒主席等領導嘉賓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由我校龍鳴教授主持。
會議現(xiàn)場
“舉辦首屆廣州灣歷史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既是我們研究廣州灣成果的一次檢驗,也是我們研究廣州灣的擴展和深化?!崩罱柙谥罗o中指出,研究廣州灣是學校進行校地合作的重要工作,希望以此為地方文化建設提供智庫支持,協(xié)助開發(fā)好廣州灣歷史文化資源,乃至從文化視角為建設好這座城市提供建議和意見。
李江凌致辭
“這是一場有據(jù)可查的對話。”王欽峰認為,在今天,法國學者研究廣州灣學,其目的不再是為了執(zhí)行殖民意圖,而是為了對本民族國家的歷史和19至20世紀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政策進行反思,并力求恢復那段歷史的本來面目。而中國學者,其學術使命則在原來政治批判和文化批判(批判西方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的基礎上,重點轉(zhuǎn)向了文化研究、文化建構和歷史文化資源的保護,同時也同樣致力于追尋那段歷史的真相。
“廣州灣歷史不應該被遺忘?!鄙垆h指出,近年來,湛江市在“校地合作”的政策框架下,湛江市社科聯(lián)將《廣州灣史料整理與研究》、《法國租借地廣州灣學術譯叢》等項目作為重大委托課題,委托與嶺南師范學院的專家學者來完成,廣州灣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挖掘。
王欽峰發(fā)言
費成康是中國租界史的研究者,為研究廣州灣歷史,他已先后三次來湛江,并親自前往法國巴黎、南特、埃克斯等地,在那里的檔案館、圖書館查閱了一批有關廣州灣租借地的法文檔案和數(shù)種相關的著作。他認為,廣州灣作為法國租借地的歷史從來沒有被湛江民眾和學者遺忘。近年來,他通過各種方式和湛江學者進行交流,探討、分享廣州灣的研究成果。
“這次來參加會議,是來尋找一個士兵在160年前所描寫的地方。”塔坦·古里耶是專門研究法國在遠東地區(qū)的殖民事件和言論的學者。40年前,他在一個叫莫拉的士兵日記中發(fā)現(xiàn)了“廣州灣”這個地方。他認為,這次會議展示的中法兩國學者在研究廣州灣歷史中的觀點交叉交流是非常必要的,并希望在這些交流中,對教育學生當中也有一定影響和作用。
邵峰致辭
喬爾·蒙塔古在他參與編輯出版的有關法國在印度支那殖民的書籍中,對“廣州灣”這個名字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認為這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很多年前曾跟法國朋友親自來到這個地方進行考察,非常遺憾的是當時廣州灣研究在湛江并不熱。可是,今天已經(jīng)完全不一樣,嶺南師范學院的專家學者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湛江在推進廣州灣研究、復原一批歷史遺址所做出的努力,都讓他由衷地敬佩。
會議舉行了廣州灣新書發(fā)布會和贈書儀式。王欽鋒教授在會上介紹了《法國租借地廣州灣學術譯叢》的編譯、出版情況;法國學者安托萬·瓦尼亞爾博士介紹了專著《廣州灣租借地:法國在東亞的殖民困境》的寫作過程;北京城市學院法語系惠娟老師分享了譯著《白雅特城》的心路歷程;我校歷史系景東升博士介紹了《廣州灣史料匯編》的編輯出版情況。
本次研討會持續(xù)四天時間,中外專家學者跨過語言的障礙,圍繞廣州灣這個歷史課題,舉行了25場學術報告,挖掘、還原、展示了當時廣州灣的歷史場景,分享研究廣州灣歷史的心得和體會。與會專家學者將深入到湛江赤坎老城區(qū)、霞山南山島、湛江郊區(qū)等地方進行文化考察,尋找廣州灣的歷史痕跡。
費成康講話
塔坦·古里耶談廣州灣歷史文化
喬爾·蒙塔古談廣州灣歷史文化研究
新書發(fā)布
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