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招生信息網(wǎng) 廣東省文明網(wǎng)站·廣東高考招生信息網(wǎng)
教育新聞頻道

肇慶學院馬秋華教授接受新聞中心采訪:藝術交流 共同進步

2016-12-21 11:44:21來源:肇慶學院關注度: 0
導讀:引言:藝術之路,非一朝一夕可筑;成功之事,需一言一行積累。馬秋華教授來校講學期間,抽空接受了學校新聞中心的采訪。面對記者的提問,她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在充分展示一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風采的同時,更為我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教師發(fā)展、校園文

引言:藝術之路,非一朝一夕可筑;成功之事,需一言一行積累。馬秋華教授來校講學期間,抽空接受了學校新聞中心的采訪。面對記者的提問,她侃侃而談,娓娓道來,在充分展示一名聲樂教育家、歌唱家風采的同時,更為我校音樂教育、人才培養(yǎng)、教師發(fā)展、校園文化等工作帶來了有益的啟示。

問:馬教授,請您簡單介紹一下這次來校講學的情況。

馬秋華:我有一個課題,就是《中國聲樂多樣性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圍繞這個課題的研究和實踐,我來到了肇慶學院。來到這里,我一方面要舉辦一個講座,看看音樂學院的聲樂教學狀況,另一方面我也帶來了我的學生團隊,在音樂學院進行一次學術交流演出。

登臺表演的這支團隊,有中國音樂學院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他們實踐經(jīng)驗較豐富,表演經(jīng)歷較多,在臺上具有較高的演唱水平。但是在這里,我只想感謝音樂學院在短時間內(nèi)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讓我和我的學生們有機會可以與大家進行聲樂學術方面的交流。

問:馬教授,初次與我校學生接觸,您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優(yōu)點?您對我校音樂學院的學生在音樂學習方面有什么建議?

馬秋華:到校后,我給音樂學院的學生講了課,在課堂上也讓四名學生進行試唱,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演唱能力和綜合素質都不錯。作為綜合類大學音樂學院的學生,這四名學生的水平和國內(nèi)其他音樂類院校的學生水平相比,真的是不相上下。應該說,經(jīng)過學習,同學們都掌握了科學的演唱技能,只是在情感表達方面還有待更好地完善,在音樂修養(yǎng)上需要進一步提升。

問:您從事音樂聲樂教學34年了,在音樂教學方面有著豐富的經(jīng)驗。我校音樂學院教師隊伍有較多的年輕教師,您認為年輕教師應該如何努力?

馬秋華:我此次來到肇慶學院,主要是和青年學生接觸,與年輕教師還沒有太多的交流。作為一名長年從事音樂教育的老教師,我希望年輕的老師們在肇慶學院這個教學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地方,能保持不斷學習的進取精神,堅持“學習學習再學習”這個理念,而不是抱著享受生活的心,僅僅享受生活。

年輕老師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才能在培養(yǎng)學生方面,讓學生不斷地吸收新鮮的營養(yǎng)。畢竟教學本身就是教學相長的過程,學生和老師之間是相互作用的。因此,我希望青年教師,還有中老年教師,都能踐行“學習學習再學習”這一理念,真正做到“活到老學到老”,這不僅是對事業(yè)負責,更是對學生負責的行為。

問:我校這幾年大力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工作,但是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我們這方面的資源不是很充足。在這樣的情況下,馬教授您認為我們應該抓住哪些契機,做好“高雅藝術進校園”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推動校園文化建設?

馬秋華:學校以后可以多邀請取得成績的歌唱家、老師到校進行交流。通過藝術交流,活躍校園學術氛圍,開闊學生的眼界。對于學生的發(fā)展而言,拓寬視野很重要,這對學生的成長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甚至可能對他們的一生也會有所幫助。同時,也可以讓校內(nèi)優(yōu)秀的學生和其他院校的優(yōu)秀學生進行同臺演出,這也會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學生都是國家的人才,未來都是學生的,因此學校要想辦法把校園學術氛圍“搞起來”,號召教師“動起來”,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如果一個學校的教學缺乏生氣,那么學生的學習激情和追求理想的熱情就會日漸磨滅。

我這次帶來的音樂會就是學術交流音樂會。我希望能為活躍肇慶學院的校園氛圍作出一點貢獻,同時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機會,帶著我的團隊來到肇慶學院開辦音樂會,并與音樂學院的師生們進行聯(lián)袂演出。這樣的話,我們就能增進彼此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雙方的共同進步。

文章糾錯
投稿指南

所屬頻道:大學新聞

責任編輯:

最新動態(tài)
圖文推薦
熱門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