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南農業(yè)大學推出了一項措施,騰出臨時工宿舍,倡導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輔導員半夜救助患病學生,學生給輔導員煮夜宵,都成了感人一景。實際上,華農要求輔導員與學生同住是50年前就有的措施,只是高校擴招后造成宿舍緊張,不少高校都不得不舍棄師生同住的傳統(tǒng)。
校方:已讓1/3輔導員與學生同住
信息時報記者了解到,此前華農已在食品學院和經(jīng)管學院試點安排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據(jù)華農學生處副處長吳善添介紹,現(xiàn)在的設想是每個學院至少安排輔導員男女各一人,入住各學院的學生宿舍,房間統(tǒng)一裝空調,免交水電費。
目前,全校已有34個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占輔導員總數(shù)的1/3,今后還將繼續(xù)大面積推廣這一舉措。吳善添說:“其實我們這樣做也并非創(chuàng)新,本來輔導員住學生宿舍是其應有之義?,F(xiàn)在輔導員住學生宿舍里,下班時間找學生談話也很方便。”
吳善添提到,高校擴招前,不少高校的輔導員都是住在學生宿舍里的,但自從擴招以后,學生成倍增加,這已變得不現(xiàn)實,“雖然有些高校也想讓輔導員入住學生宿舍,但實在安排不了。”為此,華農將非學生工作人員、臨時工所住的房間置換,供輔導員入住,臨時工則搬至更遠的房屋入住,每個單間只住一人。
輔導員:深夜談心共吃夜宵很親密
不少已入住學生宿舍的輔導員稱,這一新措施確實為他們的工作帶來便利。華農食品學院輔導員吳佳敏和左浪都說,在過去一年中,曾有兩次是半夜送患有急性病的學生到醫(yī)院。左浪說:“還好我們在宿舍,以前師生分開住,要去找學生得走好遠。”
吳佳敏則笑著說:“跟學生住一起,最大福利是有免費夜宵!”現(xiàn)在晚上常有學生來她宿舍串門,或請教問題,或談心,請教的問題以戀愛為多。有一天晚上9點多,她在學生QQ群里提到,自己因為搞活動還沒吃晚飯,有一個學生宿舍的學生就將自己制作的香芋西米粥送到她宿舍,讓她特別感動。
老教師:擴招改變師生關系
思政課老教師林立遠從1959年開始在華農任教至今。他回憶說,自己任教之初,華農就要求住在學生宿舍,而吃在學生飯?zhí)谩?ldquo;50年代的師生關系和現(xiàn)在有較大不同,”林立遠說,雖然從1963年開始,他被分到教工宿舍,但學校仍要求他每周到學生宿舍交流2~3次。
林立遠說,在高校大舉擴招后,“一個輔導員就帶300~500個學生,甚至有帶上千個學生的,哪有時間去個別輔導?一個輔導員要帶的學生人數(shù)擴大了上百倍。”
學生表歡迎:解決問題更快捷
許多華農學生對此新措表示歡迎。華農外國語學院學生陳文敏贊成這一措施,希望輔導員能借助這個機制,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看問題,處理事情時能做出更加人性化的決定。
該校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一位姓黃的同學則表示:“如果輔導員下班以后,我們有急事找他們,就只能通過電話。然后他們趕來宿舍區(qū),距離遠,時間也長。如果有一兩個輔導員住在我們附近,解決問題就更方便、更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