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平時的作畫中一般不會留意出現(xiàn)的弊病,甚至自身也有這樣的問題, 那么常見的弊病有哪些呢?
弊病之一:臟。
弊病之二:灰。
一幅灰的水彩畫會使人索然無味。畫面灰的主要原因一是色彩明度對比太弱、缺少濃重、有重量感的色彩;二是色彩純度對比不夠,缺少明快、純度亮的色彩。因此,解決灰的問題就應從素描和色彩兩方面入手。自然界中的物體,會因其所處空間位置的不同,固有色深淺的差異及受到光線、空氣等因素影響而產生色彩明度、冷暖和純度等關系的變化。一般來講,一幅畫面中近處的物體實而具體、明暗對比強烈、色彩鮮艷偏暖;遠處的物體相對虛而模糊、明暗對比較弱、色彩偏灰偏冷。培養(yǎng)正確的觀察、認識方法,增強敏銳的色彩感受能力,掌握色彩變化規(guī)律,處理好表達對象的明暗、主次、虛實、冷暖、純度這幾個關系,是克服畫面灰的根本所在。
弊病之四:焦。
透明、亮麗是水彩畫的特色之一。顏色稠濃,調色不當,干畫法太多是造成畫面焦的直接原因。以水調色作畫是水彩畫的基本特征,水的流動、透明、滲化等特性,賦予了水彩畫淋漓、潤澤、明快的韻味。調色中,除依靠顏色本身的明度調配以外,用水作為媒介顏色溶化、稀釋并產生明度、純度關系的變化,形成水與色、色與色的相互滲化、融合和自然、豐富的色彩效果,是克服色多于水,顏色太濃、太稠,避免畫面焦的關鍵一環(huán)。水彩顏料中的赭石、熟褐等色,如果與群青、青蓮等透明色相調配,用水適當,會產生顏色的沉淀,出現(xiàn)美妙豐富的肌理效果。相反,避免將赭褐等色與其他透明性差的顏色隨便混合,又會避免畫面色彩的干焦之感,所以調色時務必小心,盡量單獨使用或在調色上不超過三種顏色。多采用濕畫法作畫,可以極大地增強畫面色彩的透明感,避免焦的毛病。另外,慎用土黃、肉色、粉綠等色,也是防止畫面失去色彩透明性的重要方面。
弊病之五:粉。
色彩冷暖傾向不明確是產生畫面粉的主要原因。以水作為媒介調節(jié)色彩的明暗與純凈程序是水彩調色方法之一。要明確和加強色彩的冷暖關系,避免將或冷或暖的色調畫成中間灰色。其次,畫面色彩較深、較重的地方,也更應明確、肯定其色彩的明度關系,這些都是避免畫面粉氣的有效方法。
弊病之六:松。
松是水彩作畫中水分控制不當而直接造成的畫面弊病。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應掌握水的特性及對其靈活運用,水分能決定畫面色彩的濃淡、明暗、干濕、枯澀,決定形體的虛、實、硬、柔、聚、散,產生豐富的表現(xiàn)技巧,使畫面充滿生氣與韻味。如果不能熟練地駕馭水,將會使形式俱散,色淡形爛,畫面松散。因此,注意兩面干濕,把握好濕時重疊的時間、色中水分的多少,是水彩作畫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避免水色泛濫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作畫時,概括處要大膽心細,一氣呵成,細微處層層重疊、明確肯定,富有力度。另外,克服一味追求濕畫法的效果也是糾正和避免水彩畫松散的有效途徑。
[ 2014-09-29 ]